七月新番 作品

第274章 五十里而爭利

    ()        “軍爭為利,軍爭為危。”

    蒙武依稀記得,許多年前,年輕的他拿著兵法,向父親蒙驁請教這一段時,父親對他說過的話。

    “武兒,用兵之道,在於爭先。將領接受君命,從召集軍隊,安營紮寨,到開赴戰場與敵對峙,沒有比率先爭得制勝的之機更難的事了。”

    他舉了秦王政元年,晉陽叛亂的例子,當時晉陽先降,而後又復叛歸趙國,但李牧尚未來得及去接收,當地趙人認為,河東與太原相距兩百里,來回路程,至少需要十天,那時晉陽的城池已修固,諸軍都作好了準備。

    然而,蒙驁卻只花了三天時間,就引兵從河東殺到了晉陽,打了當地趙人一個措手不及,趕在李牧從雲中雁門派兵來接收前,平定了這場叛亂,從而奠定了在軍中的地位。

    但這種為了得先機的軍爭,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有利益,也有危險。

    正如兵法所云,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一天只能走三十里的兵卒,若是日夜不休走了三倍多的距離,早已身心疲憊,別提加入戰場了,眾人裡,能有十分之一到就不錯了,其他人都累趴在半道上了,這樣的軍隊,多半會被人以逸待勞大敗,全軍覆沒。

    記著這一點的蒙武,在渡過潁水後,縱然王翦催的很急,但他也僅以一天五十里的速度前進,在三月十五日這天,抵達了蘄城以南四十里的地方,便安營紮寨等待後續部隊了。因為五十里爭利,則只有一半軍隊能及時抵達了,南陽兵三萬人,還遠遠吊在後頭呢!

    從始至終沒有掉隊,一直作為踵軍前鋒走在最前面的,當屬南郡兵,這讓蒙武刮目相看,因為南郡兵在上一次戰爭裡,還被他兒子蒙恬當做雜牌軍來做些誘敵、守城之類的事,如今才過去一年,為何就變得這麼精銳起來?

    李由這一年裡訓練有方是其一,南郡兵普遍都裝備了“綁腿”是其二,那些不習慣綁腿的南陽兵捶著酸腿哀嚎不已時,南郡兵挑完腳板底的水泡,稍微休息便可以繼續上路了。

    就是在臨時紮營處,蒙武也得知了前方的戰況:王翦將軍派人傳話,說楚軍昨夜不斷騷擾秦營,必是想在今日決戰,讓蒙武爭取今日抵達蘄城西南十里處的戰場!

    急行軍三十里奔襲並非難事,但他們才剛剛收拾好,斥候又來報,一支兩萬人的楚軍,也已脫離了項燕軍,進逼到了十里開外,列好陣勢,攔在了秦軍的必經之路上……

    “項燕果然是要在今日決戰啊。”

    蒙武大笑,半年苦待,半月追擊,終於要在此時分個勝負了!

    據他所知,王翦所率的秦中軍,與被項燕一直避戰帶著的楚軍,數量相差無幾,而楚軍危亡哀兵而戰,秦軍不一定能佔到太多便宜。

    所以這場仗的勝負,便是由秦軍的北、南兩軍偏師何時抵達戰場決定的!

    若那支打著“景”字的楚軍攔住蒙武,而北軍也要數日之後才能抵達,那王翦縱然是勝,也只是慘勝。若蒙武迅速擊潰眼前這支楚軍抵達戰場,與王翦一前一後夾擊楚軍,那這一戰,很可能是秦楚最後一戰!

    想到這裡,蒙武有些意氣風發,正要下令手頭已至的三萬多人前驅擊敵,他的一位幕僚卻勸他道:“將軍,眼下正是力壓王翦一頭的好機會!”

    “此言何意?”

    蒙武眯起了眼睛,看著這位從他父親起,就在侍奉蒙氏的齊人幕僚。

    幕僚道:“將軍昨日五十里趨行,眼下才至營中三萬,南陽兵三萬還要半個時辰後方能抵達,將軍不如藉此為藉口,與楚軍緩緩對峙。待南陽兵至後,再將其全殲,如此能多得斬首。同時觀察蘄城戰場態勢,待到秦楚兩軍皆疲時再加入戰場,如此的話,王翦死傷頗多,全靠了將軍才一舉扭轉戰局。王翦戰前索要六十萬大軍,半年無功,如今又多死傷,定失王心……”

    “這就是你的妙計?”

    蒙武冷冷地看著這幕僚,說道:“你以為蒙武是為私忘公之人?倘若因我遲去一個時辰,致使秦軍敗退,或者讓項燕再逃,錯失了全殲楚軍的機會,那該如何是好?如此延誤軍機,大王知道了,又會如何看待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