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293章 二十五年

    ()        秦王二十五年,正月(冬十月)。

    此時的北方,已是隆冬時節,天氣寒冷,但大江之畔,卻只是岸邊的森林有些發黃,仍然氣候適宜。

    邾城(今黃州)是南郡最靠東的一個縣,也是最晚被秦軍奪取的楚邑,公元前255 年,楚考烈王命春申君黃歇揮師北伐,滅魯亡鄒,遷鄒國君民到此地築城建屋,因為鄒國也被稱之為邾,遂名邾城。

    不過鄒國遺民沒當幾年楚人,到了楚國再度南遷壽春時,邾城就被秦軍攻佔了,並作為防備楚國的軍事重鎮。

    眼下,邾城以南的江邊,都尉李由的大旗正豎在岸邊,黑夫與一萬南郡秦軍兵卒也在他身後列陣以待。

    此時距離黑夫他們身處陳縣恭送秦王政離開,已過去了整整四個月。按照秦王和王翦的計劃,南郡兵不必參與對淮南熊啟、項榮的進攻,而是整軍返回南郡,待到秋收之後,再渡江南下,進攻楚國的“江南地”,也就是後世武漢、湖南、江西一帶。

    黑夫在回去途中,還在鮦陽邑買下了之前令邑大夫準備的棺槨三百,再加上從陳縣購得的兩百具棺材,裝載了前後兩次戰爭裡,戰死的南郡袍澤、部下們。

    李由也命令數百乘戰車騰空,武車士步行,裝載眾人黑漆漆的棺槨,車轔轔馬蕭蕭,原路返回南郡。

    七月中旬,他們終於踏入了南郡地界,如此一來,黑夫也算完成了自己“帶你們回家”的承諾,心裡一顆大石頭終於落地。

    但新的問題隨即出現:除了槐木等少數人外,大多數兵卒的屍體都無法辨識,也無法讓其各歸其家。

    李由還在犯難之際,黑夫卻給他提了一個建議。

    “公墓?”李由還是第一次聽說這詞。

    黑夫道:“然也,眾人已化作累累白骨,無從辯識其身份,不如在南郡劃一塊地,作為其公共墓地,再為其製作一塊大碑,上刻眾人之名,如此也算妥善安葬了,其親友日後來祭拜血食也方便。”

    李由聽罷嘆了口氣:“也只好如此了。”

    黑夫又言:“我聽聞過一句話,叫做‘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眾人雖是庶民黔首,但為大王、為秦國而死,亦可稱之為忠士也!故這公墓,也稱之為忠士陵園,官府可僱傭人來看守打掃,每年定期令本地吏員帶著百姓來拜掃悼念,以示不忘眾人之功,也能激勵生者,越發奮勇作戰,不畏死亡……”

    他本來想將其叫成“烈士陵園”,只可惜這年頭的“烈士”指的是好名義不仕進者,與黑夫想要的意思不符。

    秦國對戰死之士的待遇是不錯的,其在戰場上所立功應得的爵位可以傳給後代,但也就這樣了。戰死了一批兵卒,君王還有下一批灰色牲口可用,一代代兵卒就這樣用累累白骨,堆積秦國日益強大,最終一統天下,可自己的姓名,早已隨風而逝,再也沒人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