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396章 使至塞上

    黃沙野草,彌望無際,無高山巨塹為之阻限,一直在這荒莽大原上走了七八天,被燥熱和口渴糾纏的商隊,才見到了一個如烏氏延所說,水草豐饒的小湖泊。

    剛見到這湖,一個第一次出塞的惡少年便歡呼一聲,跑過去汲水,打算痛飲一番,旁人怎麼喊都不聽。

    結果,他才捧了湖水喝到口中,便哇的一聲吐了出來,罵道:“齁死乃公了,這水怎麼如此鹹苦!”

    “這是花馬池,又稱鹽湖,豈能不鹹?”

    商賈們哈哈大笑起來,陳平也拿著瓢到水邊勺了點品嚐,果然又鹹又澀……

    他們抵達的,只是一個小湖,又走了一天,才走到了真正的“花馬池”。

    陳平站在車輿裡,驚訝地發現,前面赫然出現了一面巨大的銀鏡,廣袤數十里,陽光照耀下,水面晶瑩白茫茫一片,池周綠草如茵,野花叢生,一些光著上身的戎人正在乾涸的湖邊用工具撬一塊塊的白色固體……

    烏氏延為他介紹到:“這一帶大小湖泊二十餘,一大半都是鹽湖,一年四季皆可產鹽,尤其是這眼前的花馬池,產鹽粒大、色青、味醇而久,故稱之為‘青鹽’。”

    陳平默默記下,又問道:“那為何要叫花馬池?”

    “這是當地昫衍戎人傳說。”

    烏氏延道:“據說這大池本是淡水,數百年前,昫衍戎剛遷徙至此時,有一匹從天而降的花馬奔騰入池,一年之後,池水便成了苦鹹,天然成鹽,千百年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戎人便將這大鹽池叫做花馬池,在池邊修築的城,就叫做花馬池城……”

    說完,順著他手指的方向,陳平見到了一座簡陋的小邑,這便是花馬池城了。

    花馬池是北地郡食鹽的主要來源,烏氏兄弟十分重視,此地雖然在塞外,他們卻通過賄賂昫衍君,獲得了開採和販賣的權力,就連城中,也有專供烏氏商賈居住的屋舍。

    在花馬池停留的兩天裡,陳平見識到了戎人的好客,當地君長、酋貴都要仰仗烏氏運來中原貨物,登門拜訪者絡繹不絕,均雙手抱胸,向烏氏延深深鞠躬,烏氏延也一改在國內的謙遜,坦然受之……

    第二天夜裡,昫衍君專門宴請了烏氏延,陳平則裝作他的隨從,陪坐於側。

    昫衍君高坐在上,他四五十歲年紀,頭髮花白,體格卻依然雄壯,八字鬍擦了油,亮得仿若真金。

    烏氏延精通塞外戎人之語,他同昫衍君說的話,陳平不怎麼聽得懂,於是便一邊用小刀切著面前美味的鹽池灘羊肉,一邊打量這座廳堂。

    戎俗與中原大異,花馬池城雖名為城,但城內的建築,卻不成體統。這座戎君的“宮殿”只個深邃的木造飯廳,粗木建成的牆壁高達四丈,屋頂是數十塊氈布織成的大帷幕,掛起可擋霎時風雨,收下能迎無盡長空。

    室內的昫衍君長們手持牛角杯,相互傳遞著烏氏延從內地帶來的精美漆、陶器物,高聲談論,不時翹起大拇指,這些東西,是他們永遠不可能做出來的。

    這時候,烏氏延也結束了與昫衍君的談話,對陳平低聲道:“昫衍君問我,為何今年來得如此之早。”

    “往年出塞,都是先到賀蘭,再來花馬池城,東行至上郡,但此次不同,吾等要繞一個大圈!”

    烏氏延為陳平講解過塞外地理,他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其實是大河繞的一圈,河從羌中積石山出,一路向東北行,行兩千裡後,拐了個彎,赫然東轉。這條東西走向的河,被秦人稱之為“北河”,北河行千餘里,一直到上郡、雲中的交界,才再拐個彎,向南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