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575章 南巡

    但這已經很不容易,此地能從荒服變成膏腴田地,皆是數千屯田兵,加上南郡移民苦耕的結果。

    不過,這一路上,秦始皇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連綿不絕的甘蔗種植園。

    九月初,農忙已畢,卻是甘蔗長勢正盛的時候,它們高丈餘,像是蘆葦樹林,卻規劃整齊。黔首們在地裡幹活,做最後的鋤草施肥。那些黑皮甘蔗粗壯結實,當地人喚作“黑夫蔗”,再過兩個月,就能收割了。

    豫章郡守稟報秦始皇,豫章雖有桑麻之利,但數量仍少。除了五穀外,最主要的作物,便是從南郡傳過來的甘蔗了。

    因為豫章溼潤炎熱,春夏時,甘蔗地甚至不需要灌溉,到秋冬,才需要照料一二,所以當地人便在秋收前忙活稻穀,秋收後忙活蔗田。

    “自從去歲糖坊官營,糖專賣後,糖價見漲,幾乎家家戶戶,都會種點甘蔗,官府臘月前收走,到春耕農忙前,又會僱人榨汁,這一來二去,百姓也能得些錢帛,用來繳納口賦……”

    豫章郡尉殷通是個很有表現慾望的人,立刻就為郡守補充。

    糖專賣,這是少府去年出臺的新政策。經過近十年的草創發展,糖業已經成為牟利僅次於糧食、鹽鐵、酒的大宗貿易。

    正值朝廷財政困難,為了籌備這次大巡視的錢,為了維持長城、驪山、張掖拓邊的巨大開銷,秦始皇同意少府實行糖專賣——將南方各地的糖工坊納入官府旗下,統一向百姓收購甘蔗,榨糖售賣,以享壟斷之利!

    但在實行過程中,也有所區別,對會稽、九江、東海郡楚人貴族的糖坊,是簡單粗暴的強行沒收。

    但對南郡、豫章、巴蜀的糖坊,或由地方財政出資購買,或容許糖坊主搖身一變為小吏,繼續經營,只是從為自己掙錢,變為也替官府掙錢。

    這便是南方方興未艾的蔗糖產業,眼下,李信已滅月氏,控制河西,設張掖郡,烏孫、樓蘭都表示願意臣服。經過烏氏不懈努力,通往西域各邦的路途也已打通,雖然西王母邦還沒找到,但幹掉月氏這個中間商後,今年中原的絲、糖直銷西域,獲得了巨利。

    國內普通人雖然吃不起糖,但豪富之家,對糖的需求卻越來越大。

    巨大的利潤,這也是朝廷實行糖轉賣的動力……

    再加上甘蔗田不難打理,收割榨糖都在冬天,不影響農事,所以少府恨不得,南方家家戶戶都能像種植桑麻一樣,種甘蔗。

    秦始皇此番南巡到豫章南昌,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想看看這種新的“軍國大利”,以及他一直以來有所打算,但沒有實行的大計劃。

    對秦始皇而言,計劃雖有先後之分,卻絕不會取消……

    ……

    快到南昌城時,阡陌相鄰的個體戶小塊蔗田漸漸消失,取代它們的,是連綿不斷的大片蔗田。這些蔗地,要麼是軍功大地主,比如“開贛先鋒”黑夫家的田地,要麼是官營的公田。

    皇帝還問了問黑夫家的田有多大,聽說沒有超出規格,便笑了笑。

    聽說除了黑夫外,他的舊部共敖、利鹹、東門豹等人,軍功田都在南昌附近,種的也多是甘蔗。

    在地裡幹活的人,也不再是黔首庶民,而是赤著上身,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越奴”。

    “這些越奴,多是揚越人。”

    豫章郡守、郡尉指著那些被斬了大腳趾,在蔗田裡勞作的奴隸道:”豫章有揚越、幹越,幹越已歸附陛下,設餘干縣治之,但揚越諸部卻散居山林,不服王法,常聚眾劫掠行人,故各縣每年都會入山圍剿,捉回來的揚越人,便作為奴婢,料理蔗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