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679章 閩在海中

    ()    ?    秦始皇三十五年底,戰火從閩江上游,一直燃到閩江下游,秦軍順閩江而行,在山間轉戰數百里,搗毀數十個忠於閩越王無諸的村寨後,前方豁然開朗,碧藍色的大海就在眼前。

    抵達東冶城時,黑夫才發現,和後世的福州不同,這裡的陸地尚未完全形成,東冶城半在江心洲澳中,半在陸上。

    眼看秦軍來勢洶洶,更有騶無恤這帶路黨前驅,甲冑、兵刃皆不如秦人,兵員數量也不佔優勢的閩越人連連敗退,眼下已完全放棄了陸上的小邑,燒燬碼頭,退保江心洲。

    閩越人素以善制舟楫,巧於馭舟而聞名,而秦師遠道而來,面對寬達數里的閩江口,當望洋興嘆才對,在騶無諸看來,這寬闊水面就是東冶城最後的城牆,希望能多喘息一陣,實在不行,還能乘船遠遁,在閩越漫長的海岸線負隅頑抗。

    但閩越人的希望落空了,就在秦軍陸師在閩江北岸紮營之際,閩江的入海口處,也有烽火被點燃:那是來自東甌的會稽舟師,大小船隻數百艘,張開的風帆如同一層雲,遮蔽了海面。

    震驚之餘,騶無諸只能動員所有退到江心大洲的閩越人,越人善楫,幾乎人人都是好水手,在震天的戰鼓聲中,數百艘槳船從江心洲出發,順流而下,朝入海口的秦船衝去!

    這場擊破閩越的最後一戰,終究得以舟師來一決勝負。

    黑夫自知幫不上忙,索性在岸邊放了個馬紮,帶著一眾手下。欣賞這場水上攻戰。

    秦軍的船隊,船隻數量眾多,搭配合理,除了十餘艘用於指揮的樓船外,還有大翼、小翼、艨艟等,它們多是數年前在膠東青島港建造的堅船,但滄海君並無強大的水上力量,只充當運兵運糧船,此番來了南方,總算有用武之地。

    反觀閩越人的船隻,品種就有些單一了,多是小船、槳船,唯一的大船,還是閩越王騶無諸的座駕。

    “是艅艎。”

    前幾日在海岸登陸,前來與黑夫接洽的徐福一眼就看出那船的級別,閩越人竟然還在沿用數百年前,吳越爭霸時期,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的船樣。

    那時候,艅艎是長江、太湖上的巨無霸,但世易時移,如今它的大小,竟不如秦軍樓船之一半。

    騶無諸大概也意識到了這點,艅艎遠遠落在後頭指揮,與秦船接戰的任務,交給槳帆小舟們,利用越人熟悉舟楫水性,船隻輕便靈活的優勢,順流而下,打秦船個措手不及,是他們勝利的唯一機會。

    任囂也明白,相比於寬闊的海邊,江口是以少勝多的好地方,雙方能在這投入的船隻有限,且笨重的樓船一旦被纏住,就成了任由鯊魚撕咬的大鯨。

    於是他下令樓船揚帆退後,而大翼、小翼降下風帆,以槳力划動靠前,形成了一道木牆,阻擋閩越人的第一波進攻。

    眼下的水戰尚且原始,戰艦隻充當了一個平臺的角色,水上作戰的方式與在陸地上的區別極為有限。敵我士兵手持各種弓箭長矛等武器,在距離敵方戰艦較遠時用弓箭、標槍等兵器射擊,接近時則改用鉤爪長矛等兵器攻擊,這種作戰方式名為“接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