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784章 三千越甲可吞吳

    ()        會稽郡府坐落於吳縣城中,分前後兩座大殿,前殿東西長十七丈五尺,南北寬十五丈七尺,高四丈;後殿東西長十五丈,南北寬十丈二尺七寸。週一裡二百四十一步,由大殿、倉房及廂房構成的宮室形成了一組十分雄偉的建築群,屋樑上還有蟠、蛇等蟲獸雕塑。

    “真是氣派。”

    尉陽入城至此,昂首而望,笑道:“沒想到吳縣官寺,竟如宮室盛矣哉,我既為會稽郡尉,以後就要在此處居住了?真是奢侈。”

    昨日,會稽郡守嚴慶既已在胥門殞命,城內大亂,尉陽乘機率軍攻城,在廖平、徐舒的協助下,很快控制城內局勢。

    稍後,他又自領“會稽假尉”,功曹徐舒則為“會稽郡假守”,廖平仍為郡丞,新的三人領導班子就此成立,只等待武忠侯正式任命。

    作為本地人,小吏薄生這會正忙不迭地給這位年輕的都尉介紹道:“此地本為吳、越宮室,後春申君遷於江東,遂重新修繕,以為宮室。”

    尉陽看了一眼這個五十多歲的小老頭:“我聽人說,你做過春申君食客?”

    薄生應諾:“做過幾年。”他其實只當了一年,故意添了點。

    尉陽在殿內隨意坐下,指點薄生:“既如此,將當年春申君封於此地,如何治理吳地的事,說來聽聽。”

    薄生道:“下吏聽說,當年春申君為楚相,封地原本是淮北十二縣,後來才請求轉封於江東。”

    尉陽道:“淮北不比江東更富庶麼?為何要舍富裕之地,而取貧遠之所呢?”

    薄生笑道:“小人最初也這麼以為,頗為不解,後來才有門客中的前輩告訴我,此乃虞卿之策。”

    “虞卿?是做過趙國相邦的虞信麼?”

    薄生道:“正是虞信,他晚年曾為春申君門客,諫言道,於安思危,危則慮安,封地不是越富裕,離國都越近越好。昔日秦孝公封商君,孝公死,而後不免殺之。秦宣太后封三貴於關中,太后死,而秦昭王奪之。眼看楚王年歲日高,為了子孫能長久擁有封地,莫如遠楚。”

    “於是春申君言之於楚王曰,淮北與齊國、魏國接壤,乃邊境要地,應當直接設郡,於是獻上淮北十二縣,請改封於江東,考烈王許之。春申君因城於吳墟,以為都邑。”

    尉陽仍不以為然:“但黃歇封過來不過數年,便身死於棘門,慘遭李園毒手了,可見遠封不見得能避禍。”

    見他直呼春申君名諱,並無尊敬之意,薄生有些尷尬:“話雖如此,但只那數年時間,春申君還是在吳地,做了不少事情的。”

    “比如吳縣以東的海鹽縣(浙江平湖縣),此縣東北有條淺河。雨水多了,就氾濫成災,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春申君遂令吾等勘測地勢,徵召楚人、越人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通吳淞江口,一瀉而入於海,從此海鹽縣便不怕旱澇。當地人感激春申君的恩德,便將這條河稱作黃歇江,又作黃浦江、春申江。”

    “吳縣以北的無錫縣,也鑿了些溝渠,開闢了大片良田,多虧了這些舉措,三十多年來,吳地稻米連歲豐收,遠比越地富庶。”

    “還有都尉來此路上,檢視過的吳兩倉,亦是春申君所造,名均輸倉,週一裡,儲藏稻米數十萬石,豐年的糧食購入儲藏,如今剩餘的陳年穀米,可供全城百姓食用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