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609章 借問瘟君何處往

    這本就是一場自人類誕生以來,便從未停止的博殺。與病菌、病毒的跨物種戰爭,倒下的人數,十倍百倍於人類爭權奪利的內戰陣亡,它們才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敵人啊。而這場仗,只要人類還存在一天,就會持續下去,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雙方為了生存的軍備競賽,一方依靠科技,一方依靠變異,會永無止境升級下去。

    第五倫甚至覺得,就算數十百萬年後,人類文明因為種種原因不幸湮滅了,微生物依然能在地球長存不朽——相較於它們長達數十億年的歷史相比,細菌、病毒同人類這個年輕小後輩共處共生、相殺相愛的時光,簡直是彈指一瞬間。

    它們連蟲子都不是,卻比蟲子更加繁盛強大。

    第五倫還是漸漸從悲觀中振作了起來,經歷一場場大疫,看清楚真正的“敵人”後,他開始覺得,相較於改朝換代,一家一姓之興亡,或許讓人類在這場永無止境的戰爭中,稍稍贏得一點時間和準備,才是穿越者最大的責任吧。

    “對傷寒,乃至於瘴氣、傳屍、癘風、虜瘡等致死最多的惡疾,吾等了解實在是太少了,大疫起時,諸醫者各持一詞,皆是盲人摸象。”

    傷寒、瘴氣、傳屍、癘風、虜瘡,這是世人口中的古代五大疫病,瘴氣或是瘧疾等亞熱帶病;傳屍是肺結核;癘風是麻風病;虜瘡則是天花。除了傷寒間歇性爆發,瘴氣地域性較強北方很少外,剩下三種,恍若百姓身上的跗骨之蛆,每年每月都造成傷痛與死亡。然自春秋以來,扁鵲、淳于意等名醫,對這些病症儘管已有經驗性的總結,但要論緣由、如何治療,依然一塌糊塗。

    “吾等不單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第五倫看向桓譚,與他認為唯一能商量此事的當世“智者”聊起自己的打算。

    桓譚道:“知彼虛實,方能百戰不殆,陛下所慮甚是,但要如何知之?”

    自揚雄、劉歆相繼逝去後,桓譚已是當世最博學的人,他是天文學上的大咖,對花鳥蟲魚也有興趣,然而唯獨對疾病束手無策。就拿傷寒來說,醫者皆曰是“風邪”所導致,但這風邪看不見,摸不到,如何去了解?

    第五倫卻先提起一事:“君山可還記得,王莽天鳳年間,令使太醫、尚方與巧屠共刳剝謀逆者一事?”

    當然,那是震動長安的大事件啊!桓譚記得,那一年,曾經參與河南東郡太守翟義舉兵造反的王孫慶,在逃亡九年之久後,終於被朝廷官兵捕到。王莽下令太醫、皇家醫藥庫官以及技藝巧的屠夫,共同把王孫慶活生生的開膛剖腹,挖出五臟,探究它們的位置,觀察它們的功能,

    並用削尖的竹枝刺入血管,知曉經脈終始。

    當群臣被這樣駭人聽聞的殘殺震撼,桓譚也找機會詢問王莽為何如此時,王莽卻說了一句讓人費解的話。

    “莽雲,如此可以治病……”

    當然,老王莽瘋話多了,沒人相信,儒生們寧可將此視為與商紂炮烙大臣、剖比干心對等的酷刑。

    然而第五倫卻決定為王莽正一次名。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君山,王莽雖狂悖,但此事上卻非無的放矢。”

    第五倫說道:“設法將當初參與過此事之太醫、尚方與巧屠人士重新聚集。”

    “自今日起,重啟王莽時‘解剖’之事,但凡罪大惡極之死囚,惡疾病死、無人認領之屍骸,皆可歸公剖屍!”

    第五倫笑道:

    “先生問我如何知彼虛實?很簡單,當先從‘知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