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380章 嘗新

    水磨坊中有“碾磑”,利用早就成熟的水輪技術和石磨結合,讓水流推動碾輪,粉碎穀物。

    因為不必太多人力畜力,可以日夜不停地轉動,被第五倫認為是“解放生產力”的好法子,入夏後是下了政令,要求各縣推廣的。

    第五倫召集群臣詢問時,都水監杜詩感到惋惜:“池陽的水磨坊,並轉五輪,夏收之後,每日可破麥三百石,比人力畜力舂搗快了何止十倍,就這樣被毀了,真是可惜!”

    杜詩只當是同在河內一樣,當地閒漢覺得水磨搶了他們家妻女幫人舂米的活計,是故加以破壞。

    中尉第七彪則摩拳擦掌:“大王,毆打守磨士卒,持兵械搗毀水磨,這已不是普通的刁民,不能再猶豫了,必須出重拳!讓臣去彈壓罷!”

    所以,這是無知群眾阻礙生產力進步的簡單事件麼?池陽就在長陵邊上,以第五倫對那兒的瞭解,當地人頂多抱怨幾句,是沒有膽量如此劇烈的。

    第五倫卻沒有著急,繼續讓張魚稟報事情緣由。

    “池陽有巫,對當地人說,就是水磨鎮住了水脈,才讓溝渠水越來越小,粟田灌溉越來越難,這才煽動了愚民行此大逆之事。”

    又補充說,池陽人一貫篤信這一套,王莽建國三年,池陽發現了小人兒。有一尺多高,有的騎著馬,有的步行,所有的東西都能操持料理,三天後消失不見,但自此以後就有了“小人巫”——其實不過是幾個比黃長還矮的小侏儒扮的。

    所以,是單純迷信巫祝煽動的問題?像西門豹一樣,將那幾個小人巫扔進碾裡磨碎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若只如此,除卻池陽外,渭北其餘幾個縣也多多少少出現抗拒修建水磨,又是為何?

    第五倫以為,此事絕沒有那麼簡單。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修水磨坊阻礙灌溉聽起來荒謬,但倘若是真的呢?

    夏收在即,粟苗也急需灌溉,農業無小事,魏王點了都水監杜詩,配合繡衣衛,專門徹查此事,又道:“餘記得,明法一科中,剛好有個池陽縣士人?”

    明法科只收了十個人,沒辦法,律令基礎的士人實在是太少了,而魏雖新邦,但律法還是要基於漢、新兩朝基礎上修改。

    “確實有一位池陽士人,姓吉名耳,初試中了乙榜第二十三,後再試明法,單科中位列第二,如今在廷尉官署做事。”

    “池陽吉氏乃是當地大姓。“黃長稟報道:“漢宣帝時,有吉恪字允中,擔任縣令時,在渭北興修水利,開鑿河渠,益廣其支,利民耕種。是故民眾歌曰:前有鄭公(鄭國),後有允公,涇水雖濁,塞而後通,利我舟楫,惠我田功,振古如斯,民業以豐。”

    池陽吉氏乃是努力擁抱新政權的典型,對這一類家族,第五倫就比較優容。遂讓此人加入專案組中,讓他們立刻趕赴池陽徹查經過,將相關涉案者該抓的抓,搞清楚事情緣由。

    有了魏王耳提面命,效率很高,三日後便悉數返回,向他稟報了整個事件的經過。

    “臣有罪!”杜詩回來後立刻下拜稽首,自陳罪責。

    “經查,池陽人雖受巫祝蠱惑,犯了禁律,但水磨妨礙灌溉,確有其事!”

    原來,這水磨坊效率與水的流速有關,水流急,輪軸方能飛速轉動。然而渭北土地平闊,上下游落差太小,溝渠主道上要跑漕船,池陽的水磨坊就建在一道支渠上,為了提高落差,上游往往需截流蓄水,才能讓“五連碾”轉動起來。

    但白渠引的可是涇水啊,最為渾濁,號稱“一石水數鬥泥”,上游一攔,時間久了泥沙淤積,渠道堵塞,就導致下游水流減小。

    如今正值旱季水枯時,百姓為了爭水經常發生流血衝突,眼看水磨坊這大傢伙將渠攔了,前去懇求卻被轟走,眼看地裡的粟苗都蔫了,義憤填膺之下,不砸你砸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