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386章 持久

    五月底,宣彪的葬禮在京師舉行,因為屍首還在盧芳手中,只能以衣冠出殯,用列侯之禮葬於他的雲陽縣老家。

    但因非軍功、獻土不得封侯的規矩,第五倫給宣彪的最終爵位還是伯,只加封到伯的上限,食九百五十戶,魏王親自定調,諡為“鄜疇節伯”。

    鄜疇鄉是宣彪的封地,也是他當年和宣秉一起隱居的地方,諡號則意味著“直道不撓,臨義不奪”。

    因宣彪和張氏女的孩子才數月,尚未出生,第五倫便以其父御史中丞宣秉繼為鄜疇伯。

    第五倫也與承受了喪子之痛的宣秉承諾:“他日餘必親將十萬雄師,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光復新秦中,斬盧芳,為伯虎復仇。”

    第七彪還以為這“他日”就是明天,遂請命率兵去新秦中,號稱要“橫行匈奴中”,結果被第五倫嗆了一句:“汝也欲為吞胡將軍韓威?”

    王莽與匈奴的戰爭是典型的失敗案例,前期是首鼠兩端,十二部大軍駐紮在邊塞,就是不出擊,指望用武力逼迫單于屈服,結果幾年下來匈奴沒殺幾個,邊郡卻被王師禍害得民不聊生,己方的戰爭基礎先垮了。

    後期則犯了誤信祥瑞,急於求勝的毛病,豬突豨勇奔赴邊塞,韓威孤軍深入,結果覆軍殺將,那一仗,正好將匈奴人對中原軍隊的恐懼給治好了!

    第五倫也不是不喜歡速勝,誰也希望明天一個早上就把匈奴趕出去。但沒有一定的條件,速勝只存在於頭腦之中,客觀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

    在朝中給群臣開大會時,第五倫定了調子,統一戰爭和御虜戰爭,必須同時打。不論是隻統一不御虜,還是隻御虜不統一,皆不可取。

    而御虜戰爭,也註定是一場持久戰,偉人的思想真是讓人受益無窮,第五倫也照葫蘆畫瓢,做了規劃,將其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敵之進攻,我之防禦。”

    第五倫已下詔,讓新秦中婦孺內遷,邊塞已經不求發展和安寧,因為敵寇已經兵臨城下。用晁錯《守邊備塞疏》的故策,使丁壯全民皆兵,亦屯亦戍。

    “餘今日觀晁錯奏疏,頗有所得,唯有一處不甚贊同。“

    “文景時匈奴入寇,隴西三困於胡,最後一次才被擊退,是難得的大勝。但晁錯卻認為,這並非隴西百姓有勇敢和怯懦的區分,而是將領節制的方法有巧妙和笨拙的差別。故兵法曰:有必勝之將,無必勝之民。”

    “但餘的看法與晁錯不同,良將方略固然重要,但必勝者,唯有善用民者也!”

    流離失所的幷州難民對盧芳、匈奴恨之入骨,當地民風本就彪悍,將其組織起來,教以五兵,就能變成一道長城,將匈奴和胡漢抵禦在外圍,給關中贏得恢復的時間。

    再從關中源源不斷支援幷州,目標是擋住匈奴與胡漢秋季劫掠,使防線穩住。

    “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

    第五倫分析敵方弱點:“盧芳自稱漢帝,卻是被匈奴單于所封,為天下笑,就算真是思念前漢的愚夫,也不會將盧芳當回事。幷州各路渠帥自作主張,普通兵卒也只是迫於飢餓,隨盧芳與匈奴南下劫掠罷了,所佔之地,人民皆淪為臣虜,難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