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479章 溫酒

    敖倉坐落在敖山之上,雖名為山,其實只是個稍稍高出地面的臺地,倉城也頗為簡陋,為秦朝時所築,周長不超過兩千步,每面城牆上連一千人都站不下。更糟糕的是,這地方在新末時燒燬過,馬援不過是利用殘垣斷壁再起牆基,間或能看到煙熏火燎的痕跡。

    這區區數丈之高,無法讓敖倉城中的守卒,在無邊無際的赤眉大軍湧來時更有安全感。

    “敖倉是釣魚用的餌,這餌要能引誘赤眉來吞,卻又不能真讓其吃下,所以須得一虎將鎮守,舍諸君其誰?”

    這是馬援的將令,虎威將軍張宗臨危受命,他在望樓上遠眺,卻見來犯之敵無邊無際,因為距離關係,望上去似乎只有螞蟻大小,然而滿山遍野都是,他們淌過溪流,將廣武山與鴻溝之間這短短十餘里平川擠滿,還有更多的人正在從遠處奔來。

    “真像一群飛蛾啊。”

    張宗不由如此感慨,而敖倉及其內的糧秣,就像黑暗中的燈燭,吸引蛾群瘋狂飛撲。

    等到敵軍稍近,張宗注意到,赤眉軍穿著五花八門的衣裳:冬衣、夏衣,甚至是婦女的深衣,剪短裙襬套在身上,一件件裹在一起禦寒,手裡的兵刃也多種多樣。

    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之處:額上兩抹紅眉,根據不同的喜好和習慣,或以畜血,或以紅壤,甚至用人血!

    再仔細觀察,發現赤眉前鋒披甲率居然不算低,聽說他們橫掃中原,又擊敗了綠林許多個諸侯王,身上的甲兵基本靠繳獲,所以才五花八門,但穿戴日久,殘破不堪卻不曾用心補綴。

    反觀魏軍,靠著河內、邯鄲源源不斷產出的鐵,甲衣基本都是統一樣式,漆色尚新。

    單論硬件條件,魏軍無疑比赤眉強許多,如此也能稍補人數之不足,但張宗擔心的是……

    “國尉分給我的兵,和他們身上的甲一樣新!”

    馬援的麾下,是以一萬名參加過河北戰役的老兵打底,分批徵募的,加入最晚的甚至連毛賊都沒剿過,才練了三個月就拉上戰場,全塞在敖倉守備。

    張宗也只能對校尉們耳提面命:“不要諸君與赤眉正面決於平川,只需要依託敖倉小城,拖住敵軍數日,若連這都辦不到,可對得起這數月以來的飽食?”

    近水樓臺先得月,敖倉裡糧食充足,共有一百五十個土倉,理論上能儲糧一百到兩百萬石,如今才裝了不到一半,當然不會餓到鎮守者。

    赤眉也明白這點,攻守雙方都默契地避免使用火攻。

    赤眉軍遠射武器有限,很難殺傷城牆上的魏卒,只要從剛交戰的驚慌中緩過來,正面威脅其實沒那麼大。但他們的背後,軍法官們卻頗為眼尖,有“臥虎”之稱的董宣奉命督戰,這位軍正鐵面無情,帶著一群負劍的軍法官巡視每一面城牆,任何退縮懼戰的行為都會被揪出嚴懲。

    這不,董宣就盯上了弩兵營中一個小卒,他隨著袍澤動作,一起頻繁舉弩,卻每次都不射。

    董宣看到了問題,但他不動聲色,董宣學的是律法,很吃戰國法家那一套,韓昭侯罪典冠典衣的故事,他耳熟能詳,並深以為然。

    身為一整個師的軍正,他管的是校尉及其旅、營的各級軍法官,若越過他們去抓一個小兵的過錯,就好比管典冠、典衣的三服官直接去給韓昭侯披衣裳。

    “下吏去管職責之外的事是越權,上司直接管下屬之事亦是越權。”

    董宣握緊了執法的劍,目光在那個濫竽充數的弩兵和奉命監督那塊區域的軍正丞間來回挪動。

    虧得軍正丞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弩兵被揪下來,在城牆根臨時受審。

    “為何不射弩?是弩機壞了?”軍正丞似是感受到了董宣逼人的目光,對這小兵頗為嚴厲,若是如此,那小兵不及時上報,依然有過錯,卻可不必受死。

    這就是魏軍的軍法,詳略得當,讓董宣很是欣賞,雖然沒見過皇帝陛下,但從這些細微處就能看出來。

    “陛下,應該也是個喜好秩序的人。”

    但弩機被檢查沒有問題,反倒是弩兵哆嗦著,無言以對。董宣發現,這個弩兵頗為年輕,一般的新卒總會因為恐懼而呆滯,但董宣從他眼中看到的,卻並非畏懼,而是……憐憫?

    但軍隊中是容不得這種婦人之仁的,因為是典型,判決立刻就出來了:“夫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低不伏,持弩聞令不射,挺矛不擊,此謂悖軍。如是者斬之!”

    程序已經走完了,剩下的只是執法者將小兵在城牆角正法,董宣這才踱步過去,詢問這小弩兵:“是不是覺得,赤眉與汝等一樣,昔日都是實誠百姓,不忍動手?”

    弩兵伏地不言,哀聲求饒,聽口音,居然還是董宣的同鄉。

    董宣頷首,表示理解,而後就揮揮手,讓人繼續行刑!

    將此人頭顱傳示城牆後,董宣如此告訴軍正丞、軍司馬們:“赤眉稍退後,要告訴眾士卒,勿要對赤眉有所憐憫。”

    就像他,在過去,董宣對這群因新莽殘暴、天下失序而舉事的流賊,尚有一點同情,覺得他們是被逼無奈。

    直到赤眉打到淮陽,如同一群蝗蟲、飛蛾般吃光了他富庶的故鄉,不經邀請闖入他平靜的家。

    董宣扶著劍說道:“聚而為賊,剽掠州郡,這已經不是一般的百姓了,而是暴徒!必須要重典滅之!”

    “敖倉有司隸三分之一的屯糧,除了軍用,還會勻出去分發給洛陽等城郭的饑民賑濟,若此處為赤眉所佔,士卒們的家眷,就要餓肚子了。”

    赤眉可以不作安安餓殍,奮起螳螂之臂,將對他們不公正的新朝、綠林撕碎。

    但兗州、豫州、徐州、司隸,比赤眉軍龐大十倍數十倍的黎民百姓,他們也有活下去的權力!

    這不是主客雙方窮苦百姓一起打倒豪強的雙贏,而是流賊與土著之間,為了爭奪有限糧食和生存權,你死我活的鬥爭!

    大道理不必多講,董宣相信,站在敖倉這大糧倉上,士卒們能明白自己“為何而戰”。

    為了黃燦燦的粟米,為了能讓自己和家人在冬天裡活下去。

    “也為了維護大亂後,由皇帝及一干將相,苦心營造的新秩序!”

    ……

    赤眉對敖倉的進攻並不順利,幾度衝上敖山,又屢屢被從上面趕下來。

    “魏軍果然比新軍、綠林難打多了。”楊音記得,樊崇派人來提醒過他,說魏軍和他們之前打過的綠林、新軍都不一樣,敖倉確實是硬茬。

    但“五公”楊音卻沒有氣急敗壞,一切都在他預想之中,既然速取敖倉無望,他便將注意力集中到了敖倉西南方的廣武山。

    “敖倉被攻,馬援當真不派兵來援麼?”

    可不就巧了麼?兩位釣手湊巧用了同一個餌,楊音也欲用兵家必爭的敖倉,釣“避戰”的魏軍出來,實現“圍點打援”。

    楊音從當地人口中得知,敖倉與滎陽之間的主要交通,是甬道及廣武澗,這條路能避開鴻溝邊的赤眉大軍。廣武山作為道路屏障,也是方圓百里內的制高點,山上有兩寨,分別是漢王城和項王城,斥候發現,魏軍也在那佈置了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