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492章 立國

    武德二年正月下旬,亦是“吳王二年”,隨著東海郡首府郯城懸掛赤色漢旗,意味著這徐州大郡正式歸附吳漢。

    “大王料事如神。”

    建義將軍朱祐縱馬入城,對一旁的中郎將來歙說道:“事先因鄧禹不在,眾人皆以為東海乃是赤眉老巢,不可攻,唯獨陛下力排眾議。”

    劉秀是這樣與他們說的:“餘聽聞赤眉立五公,建共和,五公之中,除卻樊崇是莒人,逢安是琅琊人外,其餘徐宣、謝祿、楊音三公,皆乃東海郡人。”

    “但為何彼輩當年大勝新軍,榮歸故里後,卻在琅琊、莒、東海無法立足,只能倉皇離開,繼續流竄諸州呢?”

    這就是群臣沒想明白的地方,一般來說,亂世之中,豪傑都是在故鄉比較受歡迎,也愛用子弟兵,比如劉邦,麾下多有豐沛子弟,又如項羽,江東八千子弟是其起家的基礎,也是落敗後唯一的選擇。

    倒是劉秀道出了他的推測:“其一,赤眉諸渠帥雖起兵海岱,但其勢力壯大,主要是在兗州、青州,裹挾了河患災民,故而樊崇東歸,在徐州海岱之人眼中,已是客軍,頗受當地人敵視。”

    “其二,琅琊、東海等地豪家強橫,故能助莒城拒守,又助當地二千石擊敗樊崇,趕走赤眉。”

    反倒是那位董王董憲,在投靠梁漢變質後,卻得到了東海郡的歡迎,成了當地的庇護者。

    而琅琊豪強則扶持了張步作為守土長官。

    只可惜如今董憲西去救援梁漢戰敗,投第五倫,回不來了,赤眉逢安部在圍攻彭城的同時,也再度進入東海郡,於是劉秀認為,時機已到!

    “東海郡阻海連山,為南北襟要,當與彭城並重,皆乃東南之藩蔽,得彭城可以守淮北,得海可以窺琅琊,援青州,吳越北向而霸,皆先取東海之地。”

    劉秀在戰略上隱忍憋屈已經很久了,一年前,梁漢遭到赤眉進攻,產生大崩潰時,他沒有急吼吼地北上,陷入與齊王張步及赤眉的混戰中,而是好整以暇地收拾了後方山越和淮南殘留的盜寇,起碼將他們打進山裡水澤中,鞏固了後方。

    下半年,又採取鄧禹的提議,讓他的馮異帶著舟師向西奪取江夏郡,然後就打著“救駕”的名義,慢慢蠶食綠林殘部控制下的荊南。

    綠林諸王正被楚黎王勢力打得灰頭土臉,劉玄這面旗幟是真的快打不下去了,反觀劉秀,他們也曾是“綠林”啊,天下勢力裡,還能有比這更親的?大渠帥與劉氏兄弟有過節還在猶豫,小渠帥卻成批成批地投降鄧禹、馮異,一時間強臣逼主之勢已成。

    直到前幾日接到二將回報,南方形勢已定,劉秀才終於對北面出手。

    一如劉秀所料,東海郡豪強勢力不容小覷,他們與赤眉三公確實是老鄉,見面卻不是眼淚汪汪,倒是分外眼紅,階級仇恨遠大於鄉黨之情。

    眼看梁漢垮臺,董憲失蹤,北面的齊王張步也因貪食兗州,被赤眉重創,兵力都放在青州西部,無暇南進,想要趕跑赤眉,就只能與吳王秀合作了。

    於是往往是來歙將兵把東海鄉野抄糧的赤眉一頓狠揍,而朱祐則負責與縣城豪強搭上線,他們從臨海的海西縣往西挺近,一路上盡是“攜壺漿以迎王師”的場面。

    對此,朱祐有些飄飄然,來歙倒是頗為清醒,對他道:“別忘了大王說過的話。”

    劉秀告訴他們:“汝等進入東海後,或將為當地豪長所迎,勿要麻痺,不管來的是誰,漢軍、第五倫、張步,甚至是來了一條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