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633章 從實力的地位出發

    “上策?”

    景丹很想知道,第五倫所謂對付匈奴的上策,究竟怎麼個上法?

    “既然與周、秦、漢武不同,莫非是漢武以後,賢良文學們鼓吹的‘德化’之策?”

    景丹知道,在漢武之後,霍光執政時期,出於打擊政敵桑弘羊的目的,召開過一次“鹽鐵會議”,主要討論執行幾十年的鹽鐵政策存廢問題,但討論期間,話題卻偏了許多,開始爭執如何對付匈奴。

    賢良文學們沒了漢武帝壓制,自然反彈得厲害,不論是齊學還是魯學,面對共同的敵人,“功利派”大臣時,都團結一致,將漢武時的開拓征伐說得一無是處,視為“下策”。

    在他們眼裡,要如何降服匈奴呢?當然是要以仁義、道德去感化匈奴嘍,文景時期的和親是肯定要恢復的,量中華物力,結匈奴歡心,儘量避免戰爭爆發——畢竟和親去的是劉家公主,鄉賢們卻不必出錢出人,打仗則是要交好大一筆稅的,軍費不足時還會搞告緡明搶。

    按照這套理論,只要“畜仁義以風之,廣德行以懷之”,就可使匈奴主動親附,心甘情願地接受大漢教化。

    這些話,原本當做笑話聽聽也就過了,但最要命的是,到了漢宣帝時,匈奴居然還真來歸附了,原本這是王霸道雜之的功勞,漢宣帝一手大棒一手胡蘿蔔,甚至在匈奴內部搞分裂,這才迫使單于來朝,只可惜漢宣沒幾年就去世了,元、成時代已是儒臣執掌大權,他們自然而然將匈奴降服,說成是“德化”的功勞,邏輯頓時自洽起來。

    時至今日,仍有不少太學的老博士,懷念漢時匈奴恭順的日子,埋怨王莽自大,羞辱了單于,導致北狄與中原再度開釁呢!他們仍視“和親”“招撫”為上策,難道第五倫去齊魯走了一圈,也中了這群賢良的毒?

    第五倫聞言大笑,難得替老王莽說了句話。

    “匈奴與中國決裂,王莽自然有錯,錯在好大喜功,削單于為降於,不過是改了一名,於匈奴何損?至於後來妄圖分裂匈奴為十六小邦,想法沒問題,但舉措卻實在可笑,至於那些賢良文學,還不如王巨君。”

    “匈奴之所以臣服於漢,乃是兵連禍結十餘年結果,丁零襲其北,烏孫擊其西,烏桓叛其東,匈奴實力不濟,若不屈從於漢宣帝,恐將覆滅。如今得了數十年休養生息,匈奴人丁牲畜恢復,五單于爭立也已結束,復歸一統。就算王莽依然行‘德化蠻夷’,匈奴反叛也是遲早之事。”

    第五倫舉起一隻手感慨道:“,所謂德化,乃是以肉飼虎,老虎傷病時尚能俯首帖耳,如今舔好傷口,自然就對吾等齜出獠牙,要斷我左臂河西了!”

    所以在第五倫心中,蠻夷只可武折,面對匈奴復興,辦法依然只能是打!打到匈奴單于再不敢自認為“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同中原皇帝談話”為止!

    “這一仗,便是要讓天下放棄幻想,準備好與北方匈奴,長期鬥爭。”

    但第五倫只說了總的戰略,他那“上策”細節如何操作,依然沒直接說出,只在努力彌合景丹、萬脩的爭議,對二人道:“眼下最緊要者,仍是如何救河西官吏,以及三十萬軍民,此乃急患,孫卿也無異議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