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635章 三路伐魏

    前漢之時,每逢重要出征,儀式是要在高廟中舉行的,如今改朝換代了,第五倫搞不好才是“魏高祖”,家族廟宇只有一個“齊壯武王田橫廟”,不太合適,所以征伐一律改在北闕舉行。

    想當年,這未央宮北邊的玄武闕,除了那永遠不變的龜蛇浮雕外,還掛過南越王、樓蘭王、北匈奴單于郅支等一系列腦袋,如今漢家雖亡,北闕仍在。

    來自三河地區的騎士列隊於北闕廣場之上,甲冑與馬鎧都色彩鮮明,手中的戈矛與五德旗交相輝映,來看熱鬧的民眾對他們指指點點,而騎士們的的目光則集中在闕上,一身戎裝的皇帝陛下,正在給車騎大將軍耿弇授斧鉞。

    “社稷之命在將軍,即今國有難,願請車騎大將軍將而應之。”

    第五倫持斧刃,將斧柄交給耿弇:“國不可從外治也,軍不可從中御也。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應敵,耿將軍既有鼓旗斧鉞之威,自此不必還請。其臨敵決戰,不顧必死,無有二心。是故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進不求名,退不避罪!”

    因為軍情緊急,前鋒已經出發,所以儀式被削減到最簡,第五倫唸完標準的臺詞後,叮囑小耿道:“將軍切記,此役目的,一在於圍魏救趙,解河西之困,其次則在胡漢,清掃朔方、五原,摧毀盧芳偽漢,不可貪圖城郭功績,不可越過大河繼續北進!”

    “臣敬受命。”

    這是耿弇連續第二年接過斧鉞了,上一次,他奉命出征青徐,而此番,皇帝又予以重任。

    耿弇熟練地接過郎官遞過來的剪刀,爪鬋(jian)冥衣,也就是剪指甲,披冥袍。以示師出之日,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臣誓掃匈奴,滅胡漢,獻盧芳頭顱於北闕!”

    表完決心後,耿弇與皇帝拜別下闕,登上了等待許久的戎車,調轉車頭背對北闕,沿著橫門大街往北,出長安而去,再未回頭。畢竟受命而不辭,敵破而後言返,將之禮也。

    而第五倫則久久站在北闕之上,望著耿弇及將士們的背影,只對一旁萬脩、景丹感慨道:“十年前王莽調兵征伐匈奴,予就在這行伍之中,踏上未知之途。”

    前往的地點也一模一樣,第五倫正是在新秦中,依靠馬援、萬脩為左膀右臂,靠著抵禦胡虜的大義,才拉起第一支隊伍的。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如今是盛夏七月,不知隆冬時節,戰爭能否結束。”第五倫確實對西北戰事有些隱憂,可想到馬援、小耿、吳漢三位最擅長騎兵,又與匈奴周旋多年的悍將都排到前線了,就又放心不少。

    於是相較於外戰,他更擔心內戰……

    “如今的匈奴,經過侵吞西域,奴役丁零,聯絡西羌,已更加強大,而中原則一分為三。俗言道,兄弟鬩於牆,而外御其辱,此番關中兵士主力北上御虜,可同為華夏的‘兄弟’們,別說協助了,恐怕會對予,來一記背刺啊。”

    萬脩瞭然:“陛下是擔心,吳、蜀兩國,會趁機北伐。”

    第五倫頷首:“為吳、蜀兩國奔走諸侯的策士方望已在魯地被擒,不日送來長安審判,據馮衍稟報,正是此賊為公孫述冊封先零酋長為王,令其能號令西羌,希望以羌制魏。既已做下此等無恥之事,公孫述再與胡虜勾結,也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