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661章 漢中

    武德十年(公元34年)春二月,秦嶺冰消雪融之後,魏大司農任光,就從右扶風雍城啟程,折至陳倉西行,過渭河古渡,南進大散關,穿過故道進入武都郡。

    這條路線,與兩百年前韓信北伐三秦完全相反,而且已多年未有軍隊走過了:漢朝呂后年間,武都大地震不但改變了西漢水的流向,還使得這附近山崩地摧,棧道被毀,故道斷絕了好幾代人,直到漢武帝時才重新修繕,然而因河流改道,也不再適合大軍行進。

    放在新末天下剛剛分裂時,武都、漢中都被公孫述控制,所以那會魏、蜀二帝,都只能隔著秦嶺大眼瞪小眼,雙方通過有水路運糧的祁山道你來我往,卻在故道上保持了脆弱的和平——第五倫和公孫述都知道,長達八百里的故道,自帶乾糧只能維持千人以下的數量,派過去也是白白給對方送軍功。

    可當武都郡被馬援奪取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翻越秦嶺,行至名為“黃花川”的地段時,任光下了馬,于山上回首而望,讚道:“過去五年間,公孫述為奪回武都,不顧蜀中民力,常年發大軍來爭,而陛下一面令馬將軍守禦,一邊卻調遣關中民夫三萬,修繕故道,這才有今日三軍南下之速也!”

    這黃花川上,還有石碑刻字為證,卻是武都郡父老盛讚第五倫修路之事所獻,尚記一頌:“惟斯故道,處漢之右。溪源漂疾,橫柱於道。涉秋霖漉,盆溢於野,漢水逆讓,稽滯軍旅。”

    “唯吾聖主,克明俊德,允武允文,躬儉尚約,化流若神。以武德六年二月頒詔,軍民造路,棧道通天,雖昔魯班,亦莫儗象。一時行人夷欣,百姓歡欣,乃詠此頌,昔禹導江河,以靖四海。今聖魏經紀厥續,艾康萬里……”

    雖然不乏溢美之詞,但故道重修後,對交通的改善是顯而易見的,比起繞道隴右,與關中交通縮短了將近一月。

    為了彌補缺少河流造成的糧食轉運問題,第五倫將關中上林地區養出的騾驢,一口氣分給馬援三千頭之多,這些畜生擅長在山地搬運重物,跋山涉水不在話下,少府也製作了名為“木牛流馬”的獨輪小車,可載糧袋,任光便是押著它們前往前線——正旦前後,第五倫定下“南進”方略後,戰爭就已經打響了!

    當一條大河:西漢水出現在眼前時,意味著魏軍在漢中之戰的前線指揮所:沮縣(今略陽縣)到了。

    沮縣很小,只是武都郡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環滁皆山,周圍一圈彷彿都是高聳入雲的巨牆,這使得城裡光照不太好,明明是正午,在山影中卻依然顯得暗,加上週圍川流行經,水汽頗為充沛,據說一年裡有半年時間都霧氣濛濛的。

    而來迎接任光的武都太守一照面,就看著任光身後絡繹不絕的騾子和獨輪車叫起了苦:“大司農,糧食屯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