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686章 舊情

    ..,!

    日暮西垂,但持續了一整個白天的戰鬥尚未停止,本已漸漸不支的魏軍,在發現長坂營壘上空,升起一連串色彩鮮豔的風箏後,忽然士氣大振,連連擊退了王常、賈復的進攻。

    劉秀聽說,那是魏軍中用於傳訊的方式,依靠千里鏡,可以看到十餘里外的情況,不同色彩、形制的風箏代表不同的訊息,具體的“箏語”劉秀不得而知,但也猜到,大概是援軍到了……

    少頃之後,又有幾名魏騎打著騶虞旗抵達當陽橋邊,聲稱是魏國皇帝第五倫的使者。騎都尉竇固,奉皇命來見劉秀,傳達聖諭。

    年輕的竇固被解除了武裝,連甲冑、佩劍都被卸下,隻身進入敵營,一路上,所有眼睛都仇恨地看著他,漢兵的手緊握著戈矛劍戟,隨時能將這北方小兒刺死,但竇固卻不墜國格,昂首挺胸走入劉秀的帳中,面對第五倫的宿敵,他只是推手虛揖,不卑不亢!

    “大魏天子,令騎都尉竇固,問吳王安好!”

    “大膽!”帳內眾人勃然大怒,紛紛拔劍出刃,要逼迫竇固下跪,劉秀制止了他們,只道:“好一位少年郎。”

    第五倫的口諭不重要,無非是邀約劉秀交戰的話,檄文在搜身時已經到了他手中,又臭又長,多半是御用文人代筆,令人不堪卒讀。劉秀的注意力,全然被竇固奉命帶來的“信物”吸引了。

    這是一枚玉玦,色澤算不上太好,加上年代久遠,呈淡黃色澤,但上面的圖案,劉秀卻很眼熟:一莖九穗。

    他將此物在掌中揣摩,翻來覆去看了幾遍,玉玦漸漸變熱了,熟悉的感覺也撲面而來,沒錯,這就陪伴了他二十多的貼身玉玦啊……

    劉秀雖然是南陽人,卻生在兗州治下的陳留郡濟陽縣,他的父親當時在那做縣令。那一年,哀帝統治下的漢朝已經災荒遍地,百姓有七亡七死,但濟陽縣卻粟麥大熟,甚至還出現了“祥瑞”!

    那是一株罕見的九穗麥苗,長的健壯挺拔,在風中昂揚飄搖。

    除了將此事例行上報,討朝廷歡心外,劉縣令回到縣中,剛好樊夫人順利生產,誕下一個健壯可愛的男孩,這是劉良家的老三,沒幾天就褪去皺巴巴的模樣,長得眉目俊朗,劉縣令欣喜異常,想起那祥瑞嘉禾,這莫非是預兆?

    “嘉禾者,秀也。《生民》有言,實發實秀,實堅實好……就叫汝‘劉秀’罷。”

    之後父親又請人做了這玉玦,系在劉秀身上,九穗玉玦隨他一點點長大、赴長安太學、逃離歸鄉,與兄長朋友們一起策劃造反……大哥劉伯升聽說王莽派了第五倫為大夫,到南陽新都護送幾個皇子入京,甚至打算帶人去劫殺。

    劉秀極力反對,他認為第五倫也遭到過新朝苛待,甚至有逼師之仇,大可爭取,並非真心實意為王莽辦事。劉秀想為日後爭取第五倫加入“復漢大業”留個機會,遂讓僕從趕車去追使團,攜帶糗一斛,脯三十斤犒勞,又覺得這樣太輕,難以讓人記住,遂取下自己隨身佩戴的玉玦,讓徒附一併送去……

    自那之後,玉玦離開了劉秀,這一去就是十幾年啊。

    對了,第五倫是怎麼回覆他來著?

    “君子如玉,觸手也溫,此玉入懷,我彷彿執著文叔的手啊。”

    第五倫欣然納之,又取下佩劍的玉製劍鼻回贈,只是那玉劍鼻,劉秀遭到更始懷疑時,就匆匆扔了,時過境遷,再無從尋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