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25章 明明是我先來的

    雖然大家都得了察舉,能入朝為郎,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三個人還要分冠亞季,四個名額,就更有高低之分。

    新朝和漢一樣,以孝德治天下,“有德行”,無疑是四科之首,相當於過去的孝廉了。

    在蕭言看來,張湛這麼做,跟漢武帝用人一樣,後來者居上啊!

    內定也好,排號也好,明明是他先來的!蕭氏與陽陵縣留侯之後張氏約好,兩家輪流舉薦子弟,蕭言為此多等了一年,今載本該順順利利,卻平白無故被人擠佔了第一的名額。

    他當然不服!寧為雞首不甘牛後,蕭言深以為恥。

    不論家世、閥閱、經術……對了,還有文采,自己哪點不比第五倫強?至於什麼孝悌德行,在蕭言眼中,始終是有目的的詐偽,沽名釣譽而已。

    不就是讓個梨,辭個官麼?誰不會!我現在就辭!

    於是蕭言一時衝動,竟直接起身請辭,這察舉,不去也罷!

    豈料他剛出口,張湛本來就一直嚴肅的臉,更加凝重,竟拍了案幾,厲聲斥道:“蕭以時,天子詔布的四科察舉,這是何等肅穆的大事,是你想不去,就不去的麼?”

    在座四人皆驚,張湛雖然儀表肅穆,可為政其實是軟的,哪怕涇水鬧災那會,都很少跟豪右紅過脖子,今日卻破天荒斥了蕭言。

    不過張湛很快就恢復了平靜,跟蕭言講起了道理,苦口婆心地說道:“汝等可知本郡名士,宣秉?”

    第五倫不認識這人,但王隆卻很熟悉,他父親是邛成侯的堂兄弟,家族已經不在長平館,而搬到了郡北的雲陽縣居住,而宣秉正是雲陽人。

    “宣秉字鉅公,少修高節,顯名三輔。”

    此人當初的名氣,大概比現在的第五倫還大。早在前朝哀、平際,宣秉見王氏據權專政,侵削宗室,有逆亂的傾向,就辭去了吏職,當時的二千石派人徵辟他做曹掾,宣秉稱疾不仕。

    等到王莽代漢建新後,聽說了宣秉的名望,又令使者徵之為孝廉,宣秉再次稱病。這就是明顯的不合作態度了,王莽遣人再召,結果卻發現,宣秉已經跑路了,帶著妻兒,隱遁於雲陽深山中。

    第五倫聽了王隆的介紹後瞭然,看來這個時代,還真有不少心懷漢室,拒絕仕新的士人啊。

    只不知有沒有跳水殉國的。

    “還有就都郡(廣漢郡)人李業。”

    張湛開始舉例拒絕察舉的嚴重性:“李業在前朝元始中舉明經,除為郎,後來辭官回了故鄉。”

    “就都連率召他出仕,李業不願,便被下獄,幾乎被殺。還是陛下仁德,寬赦了李業,又舉他為賢良方正,到常安做元士。可李業仍然稱病拒不為官,竟帶著家人隱藏山谷,絕匿名跡。”

    接下來的話,張湛是瞪著還沒來得及表態的第五倫說的。

    “平素汝等讓個太學名額,拒個鄉吏、斗食,本官還能容著。可四科察舉乃是天子親自布詔,四輔三公釐定名錄,名單都報上去了,汝等若還拒辭,必然驚動朝廷。公卿們便會想,莫非是欲效仿宣秉、李業,心懷前朝,不願仕新?”

    這話可就嚴重了,爭一時之氣的蕭言都嚇愣了,他家作為蕭何後代,身份本就敏感,最怕被人扣上個“思念漢家”的帽子。平素小心翼翼,這次卻是趕著去頂這罪名啊!

    第五倫則暗吐舌頭,幸好有姓蕭的上前趟雷,不然被張湛斥責的,恐怕就是自己了。

    看來他想湊齊三讓三辭,只能日後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