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68章 我有一言

    論及天下名將,王邑若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

    當年王莽稱攝,代漢之心昭然若揭,有東郡太守翟義自詡漢家忠臣,遂與當地劉姓宗室勾連,趕在九月郡兵都試之時悍然舉兵。勒其車騎、材官士,募郡中勇敢之士,部署將帥,自稱柱天大將軍,移檄郡國,討伐王莽。

    一時間三郡響應,人數多達十餘萬人!

    與此同時,乘著朝廷精兵東進平亂,三輔也有黨羽響應翟義,槐里豪俠自稱將軍,同是是十餘萬人舉事,連未央宮前殿都能望見火光。

    這聲勢浩大的兩場舉事,卻被王莽的從弟王邑掛帥,輕鬆平定。

    王邑從容指揮,一戰陳留,首役告捷;再戰圉城,破翟義大軍;追至固始,斬首敵酋,碎屍於市,聲勢浩大的舉事輕易掃平,前後不過三月。

    而後王邑兵鋒西向,合擊關中叛軍,不過兩月,便殄滅殆盡,諸縣息平。還師振旅,王莽置酒白虎殿,勞饗王邑,稱:“吾弟當為天下第一名將,今之師尚父!”

    那便是新朝的立國之戰,在此之後十餘年,天下再無大的叛亂,王邑之後也躋身“三公”,封上公,志得意滿。

    但在那之後,大小戰爭便再沒有王邑的份,皇帝只把他將作鎮國之寶,供在常安。打西域、西南夷時,王邑屢屢請命,卻被王莽以“殺雞焉用牛刀”婉拒。

    那與匈奴的征戰總得讓他上場了罷?算起來,新朝第一次對匈奴宣戰,還是在十年前,發動了十二路大軍北伐,分道並進。結果王邑將名單從頭看到尾,仍沒有找到自己的名。

    這次也一樣,皇帝決定以大司馬嚴尤為主帥,更始將軍廉丹為副。

    對此王邑很不服氣,暗道:“我為新將,更是皇室宗親,有攻城野戰平定叛亂之大功,而嚴尤不過是熟讀兵法,趙括一般的人物,就靠出謀劃策,以口舌為勞,反而與我同列三公,憑什麼?”

    今日是皇帝給嚴尤授斧鉞的日子,王邑身為大司空必須出席,他怏怏不樂地整裝而出,卻在府邸門口被人攔了下來。

    “大司空,我有一言!”

    王邑孰視被儀仗攔下的來人,黃綬小冠,三旬出頭,卻是自己去年徵辟來的大司空議曹史、代郡人範升。

    “辯卿又有何事?”

    範升下拜道:“下吏所奏的文書,大司空可曾看了?”

    不提還好,一提這個,王邑就皺起眉來。

    範升的上書,是針對王莽征討匈奴之事而發,他在文章中說什麼“天子認為遠方不服是最大的憂慮,範升卻以為,國內百姓不悅才值得擔憂”。

    通篇都是對北伐的勸誡,認為朝廷舉動不合時宜,王莽做事與常理相反,就好比在覆車的故轍上奔馳,在敗亡的軌跡上亦步亦趨。

    王邑揮手驅趕他:“你一介儒生,專心鑽研擅長的《梁丘易》去,懂什麼國政軍事?少發此狂妄之言。”

    範升急了,張臂跪在地上,攔著王邑要往前踏的腳步道:“大司空,今天下之事,昭昭於日月,震震於雷霆,正逢冬日,卻徵調丁壯到遠方服役,藜藿不充,田荒不耕,谷價騰躍,關東連年大旱,已經漲到一石數千!吏民陷於湯火之中,便不再將自己當做國家之民,而會心存逆亂之心了。再這樣下去,我唯恐邊塞胡、貊尚在塞外,青徐之寇力子都、樊崇、呂母卻要進入帷帳,兵臨闕下了!”

    “範升之所以冒死進諫,是希望能協助大司空,解天下倒懸,免得讓世人歸怨於大司空!還望能將我引薦給天子,極陳所言!”

    王邑卻聽不進去,罵道:“危言聳聽!你一介幷州下吏,能有什麼高見?”

    “範升定是太閒才終日胡思亂想,上黨的徵兵和糧食還沒集齊,就派你去徵調!”

    說著王邑一揮手,讓人將範升趕開,登車前往壽成室,無視他的吶喊和諫言。

    話雖如此,但類似的話,王邑早就不是第一次聽了。

    大司馬嚴尤,便對用兵匈奴始終持反對意見。。

    早在十年前第一次對匈奴宣戰時,嚴尤就曾進諫王莽,他將周、秦、漢對待北方胡族的策略總結了一下,認為周得中策,漢得下策,秦為無策,最為低劣,而本朝是欲效秦朝之策對付匈奴,實在是極大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