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108章 烽火

    竇融終究沒去成他期盼的河西四郡。

    而是服從調遣,跟著更始將軍廉丹與太師王匡兩位,來了直面匈奴王庭的溝搜郡(朔方郡)。

    雖然竇融也不想出塞去打這場無緣無故的戰爭,可九月上旬時,更始將軍帶他們出雞鹿塞僅四十里,連胡騎影子都沒見到就撤回來,確實有點過分了。

    回到雞鹿塞後,竇融惴惴不安,想了許久後,還是請見更始將軍廉丹。

    “將軍,陛下有詔,四路大軍,先至者屯邊郡,須皆具乃同時出,直指鬥地,務擊敗匈奴右部主力。”

    竇融隱晦地提起前漢宣帝時,有五將軍出塞之役,皇帝和大將軍霍光對他們的要求是“出塞兩千裡”。

    其中,祁連將軍田廣明出邊塞一千六百多里,斬殺俘虜匈奴十九人,獲得牛馬羊一百多頭,卻在明知匈奴主力在雞秩山以西的情況下折返。

    還有一路叫“虎牙將軍”,出邊塞八百多里,到達了丹餘吾水邊,就停住軍隊,便不往前走了,帶著俘獲的牛馬,還斬殺邊民千餘人報功。

    最終這兩人都因未能完成軍令,下獄自殺。

    如今廉丹出塞四十里就跑回來了,確實太過誇張,竇融心中揣測,莫非是更始將軍在南方句町之役時,因為冒進損失慘重,所以才如此小心?

    廉丹聽罷搖頭道:“周公啊周公,你難道沒有看到消息?單于王庭有大隊人馬南下,出現在溝搜以北,有入塞之勢。而右部主力似乎也不在鬥地,兵法有云,將在外,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

    “大軍屯駐邊塞都快半年了,匈奴早就有所提防,一旦大軍西出,則單于庭主力必攻溝搜,吾等豈能死守舊策?”

    竇融應諾,他只是小小校尉,溝搜以北的河套陰山究竟有沒有單于主力不得而知,只曉得廉丹是鐵了心絕不出塞。

    “竇周公還是不明白啊。”

    竇融走後,廉丹幽幽地說道:“這次出塞本就是陛下一意孤行,而軍中諸將,除了韓威外,沒人想真打。”

    廉丹本以為,自己敗了二徵句町後會被嚴懲,但剛下獄沒幾天,卻被皇帝赦免,保留爵位和將軍之名,派遣來到北方。

    按照常理,廉丹本應和韓威一樣力爭表現,立下戰功贖罪,但更始將軍卻一點鬥志都提不起來。

    一面是在句町輸怕了,變得膽小,另一面,則是廉丹打心裡認同前大司馬嚴尤的看法。

    “嚴伯石曾言,秦始皇不忍小恥而輕用民力,以刑徒數十萬,築長城之固,延袤萬里,糧秣轉輸的隊伍,起於海濱,直達塞北。疆境看上去是完好了,卻使得中國內竭,秦朝兩世便喪了社稷,是為應對胡虜的無策,不可取。”

    可他們的皇帝王莽,過去十年就偏偏採取了這種辦法,二十幾萬人耗在邊境,直接將緣邊各郡給耗疲乏了。

    “而漢武帝選將練兵,以虎賁之師,輕裝騎兵,深入匈奴腹地,賴衛霍之才,雖有克獲之功,但匈奴旋即就加以報復,寇亂邊塞。導致南北兵連禍結四十餘年,中國罷耗,匈奴也虛弱,這種兩敗俱傷的法子,是為下策。”

    雖然被嚴尤說成下策,卻也是最可行的法子,嚴尤自己還請命,希望能領兵深入霆擊,迅速擊潰匈奴,好讓朝廷不必陷入戰爭泥潭裡。

    此策當年被王莽否決,他希望用大軍震懾和分而治之的手段割裂匈奴,而不是冒險深入。結果十年未成,於是重新撿起嚴尤故計,讓韓威等四路大軍出塞,像極了一個賭徒耐心耗盡後孤注一擲。

    “匈奴乃是中國堅敵,新軍連打小小句町都耗時數年一無所獲,更何況這百蠻大國了。就算真奪取了鬥地又能如何?還不是邊境拉鋸久耗。”

    “與其深入追擊,遠不如像周宣王對付獫允內侵時一樣,命將徵之,盡境而還,這戎狄之侵,譬猶蚊虻來蟄人,揮舞巴掌驅趕就行了,沒有必要大費周章追著它打,故嚴伯石以為此乃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