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227章 自撰一良方

    “新書 妙筆閣()”

    “思及往事,予待前朝宗室、列侯,可謂仁至義盡。”

    當初王莽為了上位,所拉攏的對象也包括漢室皇族。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在王莽的主持下,本著“興滅國繼絕世”的原則,立了三位因為作死丟掉王位的劉姓諸侯為王,又讓漢興起以來大功臣後裔失侯者重新繼承爵位,共一百一十七人。

    僅三年後,類似的福利又發了一次,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一百二十人,劉姓宗室九百餘人參加明堂建成後的大祭。對這些受徵助祭的人,或增加其封地戶數,或賜封爵位,賞賜金帛,任命當官,各有等差。

    此舉惹得被漢家大宗壓制得服服帖帖的宗室諸侯都拍手叫好:“安漢公雖然姓王,但對吾等,比歷代先君還好!”

    於是王莽代漢,雖也有幾個姓劉的反對,其餘人無不稽首贊同。

    雖然後來,王莽還是將劉姓宗室擔任郡太守者都調任諫大夫,諸侯王去掉王號改稱為公,全部上繳印信,只享受一份榮譽。

    可這期間王莽卻未殺一人,連宮室和土地都給他們留著。

    於是在新朝宗室王姓子弟被苛刻壓制,土地不得超過三十頃,輕易不準出府邸的情況下,前朝宗室劉家人卻依然過著不比封君差的生活,坐擁良田千頃,宮室園囿,反而成了地方實力派。

    今朝的劍不如前朝的刀,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奇觀。

    在王莽想來:“聖人言,以德報德,予以聖人之仁待汝等,汝等也應以誠相報。”

    可讓王莽失望的是,不管是王田令還是限奴令,這些前朝遺老遺少都不願遵守,當井田制推行三年不得不廢棄的時候,王莽只感覺到委屈,他已經帶頭革了自己兒子、宗室的命,天下人怎麼只口頭稱讚,卻無人效仿,也做一點犧牲啊?

    就在那時,他頭一次生出了”既然彼輩不願,那便強行均之”的想法。

    “子曰,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漢平帝時,王莽主持過一次料民度田,全國的戶數是一千兩百多萬戶,人口總數五千多萬不到,但考慮到隱戶和未能統計的奴婢,編戶齊民,應能超過六千戶。

    但各郡報上來的已墾土地,卻只有區區八百萬頃(漢代小頃)!

    暫時不考慮沒報上來的土地,王莽讓人算過,如此平均下來,每戶不足68畝。考慮到土地泰半集中在貴族豪強手中,分到平民百姓頭上就更少了,也難怪佃戶如此之多。

    思索嘗試的失敗,王莽覺得是自己威望還不足,雖有文德卻無武功。

    王莽一拍自己的聰明腦瓜,對四夷開戰不就行了!

    一來能奪取適合耕作的疆土安置流民和奴婢,二來也能為朝廷贏得巨大的威望——漢武的改制,不就是在痛揍匈奴,贏得幾次大戰後才得以在國內破開重重阻力推行的麼?

    想法倒是不錯,計劃環環相扣,可別說匈奴,連南方小小句町,新軍打了三次屢屢無功。一眨眼十年過去了,朝廷連西域、西海都丟了,威望直接跌落地表,第一個環節便沒了結果,後續計劃自然也無從推行。

    而天下,亦已進入“不患貧而患不安”的階段,曾經享受王莽厚遇的劉氏宗族,前朝餘孽們開始不安分,甚至還冒出了劉伯升這等妄圖復漢的大逆!

    背叛!王莽明白了,從一開始他就被劉姓、豪強們背叛和欺騙,但所有的叛徒都會償還!他們會用自己的鮮血償還的!他們要溺死在自己的血裡!

    氣急敗壞之下,“強均其地”的念頭再度在王莽腦海中浮現。

    “虞舜之時,亦曾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