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291章 會師

    雖然是外地人,但這張宗在本地卻小有名望,不忿王尋軍暴虐,帶著百姓三四百人起兵反抗,打出了反新的旗幟,後來被趙尨勸說換成了第五倫的,聚眾多達數千,王尋軍之所以如此不堪一擊,亦是因為河東人裡應外合,牽制了他們不少精力。

    第五倫勉勵了張宗、楊茂等人,任命張宗為偏將軍,與使者一同去招降河東諸縣,他看過河東的卷宗,上一次統計,有縣二十四,人口近百萬,妥妥的大郡。

    接下來三個目標,一是迅速恢復蒲坂的黃河浮橋,將河西、河東連在一塊;其次需將統治遍及河東諸縣,恢復秩序,保秋收,河東今年的租子第五倫可以免,但起碼不要讓渭北還得運糧來救濟;其三則是王尋軍亦有萬餘人沒有投降,遁入中條山、霍山等地,光是剿匪就要剿許久了。

    這些事看上去簡單,但處理起來,可比打仗難多了。關於河東郡守的人選,第五倫覺得,身邊有個人閒置許久,倒是可以用一用了。

    “周公。”第五倫看向這些天一直跟在身邊,權當顧問的竇融,笑道:“這河東一郡,我便交給周公了!”

    一來第五倫的九卿們或主軍或掌民,各有各的忙活,無暇顧及。本地人可為輔佐,卻尚不足贏得第五倫信任,任命一個親信做郡都尉掌兵,民事上交給竇融,且看看他在治理地方上有幾把刷子。

    竇融按照慣例推讓兩次後應諾,心裡卻哭笑不得。

    “數年來,我心心念念想去往河西,卻不曾想竟來了河東!”

    安排好了河東主官,第五倫詢問萬脩:“王尋今在何處?”

    說起這王尋也是好笑,先前自以為兵多,派人去見第五倫,約他“相王”,後來見第五倫決意渡河,頓時慫了,又遣使去,復請為“國公”,他過去是“章新公”,改成“章魏公”亦可,願意歸附於魏王,讓他做諸侯下的諸侯,第五倫還是不允。

    等第五倫大軍殺過來後,王尋倒是沒再抱以幻想再請封侯,而是直接跑路了。

    萬脩道:“王尋見河防失守,安邑人心不附,遂帶著殘部萬餘,向北逃往平陽,第七將軍正帶著數千人,緊追不捨!”

    ……

    “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與田況聯手,擊敗第五小兒。”

    沿著汾水向北撤離的王尋頗為狼狽,想當初,他聽說老搭檔大司空王邑在昆陽城一口氣送了三十萬大軍時,還頗為愕然,覺得王邑當真廢物,就算帶著三十萬頭豬,也不至於打成這樣。

    “若讓我代王邑戰昆陽,再不濟,也能將大軍帶回。”

    對自己的撤離能力,王尋還是很自信的,他帶著十萬人從魯陽撤退,路上只丟了三萬。

    可如今看來,王尋卻是高估了自己,從進入河東那天,王尋就面臨兩難:是將軍隊攏在一起,還是讓他們分散開來?聚於一地糧食都不夠吃,分散出去,以他們的士氣軍紀,遂成為禍害地方的膿瘡,王尋的命令都不太好使,需要用到時根本撤不回來。

    於是便有了魏軍渡河之役,王尋軍望風披靡的一幕。

    王尋是主動放棄安邑北上的,河東人對他沒有絲毫認同,加之聽聞第五倫佔常安,王莽出奔,新朝覆滅,更是人心叵測。當第五倫打過來時,城內不知多少豪強輕俠想砍了他的頭顱獻給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