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 作品

第585章 是非曲折,難以論說

    “予,不怕燃燒!”

    ……

    “陛下,戰於彭城恐怕不敵,不如退守淮南。”

    劉秀的戰前會議陷入了僵局,揚州牧王霸左看右看,見遲遲無人敢說,遂咬了咬牙,他這位被劉秀評價為“疾風知勁草”的良臣,終於還是做了出頭鳥。

    儘管王霸細細敘述了棄淮北、守淮南的好處:讓本就不足的兵力收縮,江東淮南的糧食不必沿脆弱的泗水航道北運,更能避免主力被魏軍殲滅,導致東南政權一舉傾覆……

    劉秀垂著頭沒答話,他不明白,談到戰於淮北,眾人為何只談論著項羽被困垓下、吳楚七國戰敗淮泗口,彷彿這徐州戰場,對南軍來說必定凶多吉少。

    難道他們忘了,去歲,正是在彭城之郊,劉秀親率數萬江東淮南健兒與赤眉賊作戰,大獲全勝!而漢軍漢官所到之處,“百姓”竭誠相迎,真可謂佔盡天時,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竟發的境界,猶在眼前!

    短短一年之後,徐州竟至於一變,而成為漢軍的葬身之地了麼?

    歸根結底,這是隨著荊襄大敗,東漢內部許多人患上了“恐五症”,馮異都打不贏,其餘人又有多少信心呢?

    自從稱帝時高興過一陣後,劉秀已經許久沒有真心笑過了,荊襄大敗後,愁容就更常駐其面,就算在臣子面前故作輕鬆,心中的繩結卻越擰越死,他彷彿能看到第五倫步步欺身逼近。

    而他只能一點點退縮,主動放棄了豐沛祖宗之地,選擇不救齊王張步,想爭奪的荊襄失手,僅僅一個隨縣得不償失,根本擋不住岑彭未來的攻勢……

    若如今連淮北也丟失,他還剩下什麼?

    所謂的“淮水—隨縣”防線,當真牢靠?

    劉秀猛地回頭,他身後是牆壁,此外空無一物,但劉秀卻久久凝視,讓群臣停下了爭論,面面相覷。

    良久後,劉秀才指著身後,心有餘悸地對他們道:“諸君可知,朕在身後看到了何物?”

    “朕看到了滾滾大江,項羽在烏江亭駐馬哀嘆,不肯過的大江。”

    他加重了聲音,讓每個人都能聽到自己的嘶吼,明白這小朝廷的處境:“看到了萬丈深淵,一旦退步,便會跌落!”

    “朕放棄的是徐州彭城麼?”

    “朕放棄的,是與第五倫一爭高下的志氣!是大漢光復的希望!是諸君的爵位封土啊!”

    劉秀痛斥群臣一番後,做出了決定,拔劍將案几一角猛地斬斷:

    “彭城,朕必救之,淮北,朕必戰之,有敢阻者,猶如此木!”

    一時間群臣凜然,皆下拜頓首,表示願意隨皇帝死守淮北!

    劉秀看到,有人顰眉憂心,以文官較多,武將們則面露喜色,甚至熱淚盈眶。

    果然如此。

    劉秀很清楚,一旦他不戰而棄淮北,國內人心士氣將進一步跌落谷地——荊襄之敗還可以說是用人不當,不戰而退,那就是徹底的投降與放棄,江東淮南的豪強都看著呢!

    第五倫對豪強雖然苛刻,但還沒到赤眉那般趕盡殺絕的程度,他們隨時可以主動“起義”換一位主人,而劉秀手下那些志在助他光復漢室的忠良,也會大失所望,離心離德。

    所以,他的態度必須是堅決的,讓群臣士卒知道,皇帝沒忘記初衷,會帶領眾人繼續與第五倫爭天下,這股凝聚人心的志氣,決不能洩!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劉秀得傻乎乎地踩進第五倫的陷阱,他的戰術必須是靈活的,守彭城不是為了戰至最後一兵一卒,而是為了守出時間,守出空間,爭取將來!

    “彭城得守,但亦不完全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