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權秦舒柔 作品

第五百一十三章 兩樣東西




    熱兵器時代下,裝備先進火器的軍隊,在和冷兵器的文明進行作戰時,基本上佔著戰場的絕對優勢。



    華夏戰爭時期,曾經有一隊蒙古騎兵向英法聯軍衝鋒時,完全暴露在英法軍隊的炮火之中,那完全是一場血腥屠殺。



    蒙古騎兵驍勇善戰,但已經無法和現代裝備的敵人爭鋒了,最後幾乎是全軍覆沒,三萬多騎兵,最後只剩下幾個人。



    蕭權有文人和護才,而魏千秋的純武人專克護才,二者打鬥,難分上下。



    日後的戰鬥,蕭權必須要有更高更好的實力加持,對魏千秋的純武人才會有勝算。



    當年蕭家軍全軍覆沒,純武人功不可沒,可見他們戰鬥力十分強悍,令人生畏。



    如今蕭權給護才配備了最好的冷兵器——驚魂刀,接下來,蕭權還要將熱兵器——槍支給他們配起來。



    槍支和驚魂刀的配合,一定能使護才在戰鬥中佔著絕對的優勢,不是一點點優勢,而是絕對優勢。



    槍支,這是蕭權要的第一樣東西。



    第二樣東西,看起來無比平凡,甚至普通得讓人看不起,可它卻能解決一個國家的大問題,糧食問題。



    蕭權要去找番薯。



    番薯,又叫地瓜和紅苕。在華夏的饑荒年代,番薯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它在人類歷史上的貢獻絕對不低於五穀稻米。



    只是在華夏,番薯傳入的時間很晚,最早的記載是在明代。



    而後來的華夏清朝時期,全國人口從一個億增長到四個億,番薯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口是國家之根本,要養活一個國家的人,憑藉大魏現在的農業生產力十分困難。



    蕭權如今有了點地位才能吃飽飯,以前是秀才的時候,肚子基本沒飽過。



    當時蕭權住在京都郊外,並不是生活在貧瘠的土地,可就算這樣,田裡種的糧食,他們一家三口完全吃不飽。



    民以食為天,蕭權相信,只有吃飽了,才能幹大事。



    番薯不挑地方生長,容易存活,產量還高,飽腹感強,是最佳的充飢食物。



    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不管是百姓還是護才,不管以後和魏千秋怎麼敵對,糧食是極為重要的儲備。



    以大魏的科技和條件,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蕭權都不敢想,畢竟雜交水稻需要技術研究和培育,大魏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也沒有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