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魚要吃素 作品

第55章 血染浮橋激戰正酣

    王莽的事績,是從近代帝制結束之後才被人拿出來稱道的,說他是“無私的社會改革者”。但在之前,卻很少見到正面的評價出現在史書中。

    大抵是當權者不希望有人出來給這個攪局者平反,亦或是這樣的人本來也不需要有人為他平反,懂的自然會懂。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李大德記得他在度娘上看到過一個很無聊的統計,有人列舉國內以人名命名的地方,發現應用最廣泛的人名,是結束了兩千年封建制度的中山先生。但另有一人的名字卻出現的比他還多,那就是王莽。

    只不過前者多用在城市街道、公園等地點,廣為人知。而後者不是在偏遠山區,就是人跡罕至的荒野河流。例如王莽嶺,王莽坪,王莽塬等等。百姓們口口相傳,才流傳至今。

    相比之下,其他古代帝王所謂的封禪泰山、無字碑神馬的都弱爆了。人家這才是讓名字流傳千古的正確打開方式。

    “若按你這麼說,這王莽難不成還是個好人?”

    張澹在冷笑,只覺得某人純粹是在瞎抬槓。其他人,尤其是柳氏的那些管事們,雖不言語,但心裡未必就不認同他的話。

    都是史書上板上釘釘的亂臣賊子了,還有什麼可槓的。

    “呵~”

    單純以好壞來區分一個歷史人物,總會使後來者發笑的。但李大德在笑過之後,卻又頓住。

    他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無關是非評價,而是有些話此刻是不能說透的,比如土地兼併。這在後世看來關係到王朝更迭的本質原因,在當下卻是格外敏感。尤其當著這幫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淪為難民的人講。

    史官與學者們批判王莽,或許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究其根本,還是他把全天下的土地都收歸國有,損害了太多地主階級的利益,更是絕了世家壯大的道路。

    可從最底層百姓的角度出發,耕種的土地有了保障,再沒有人想方設法去謀奪他們的產出。這樣的皇帝,有人偷偷在山裡建廟祭拜也就不奇怪了。

    道理未必就沒人清楚,但史官們仍把王莽塑造成一個謀權篡位的亂臣賊子,連他的國號和朝代都不承認,原因或還在於科舉大興之前,擔任史官的仍是世家子弟。屁股決定腦袋,不可能對這位仇家留下什麼好話。

    搖了搖頭,已然決定終止話題的某槓精隨口道:“從某種角度上,你說他是個壞人也沒毛病!”說著,卻是整理了一下衣袖,對著門內的畫像拱了拱手,笑道:“不過咱們現如今是在人家的地頭上,這樣當面說別人壞話可不好!”

    他沒興趣也沒能力給這位大前輩平反,但這並不妨礙他個人表達一些善意。

    其他人不置可否,在知道這廟裡供的是王莽後早就失去了祭拜的心思。沒慫恿李大德拆了,都是看在人死為大的份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