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魚要吃素 作品

第412章 戰火流離兇危道路中

    單從李大德胡鬧玩笑的表現看,這會兒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確實不錯。

    不說他唐王與秦王有嗣對李唐的重大意義和他要做叔叔的激動心情,便是這一次的鄠縣之行,結果也很圓滿。

    未及回京,崔慎便已自己做主在他這裡下了一千頭豬的“先期”訂單,並預付了三百貫定金。現下張小虎就被他安排著與司農寺的幾個郎官一起,去京兆各縣聯絡,用政府機器幫老百姓賣豬。

    就像他說的,真到了這份上,無論是趙萬海還是崔氏,根本沒的選。哪怕因此會欠下某趙王一筆鉅額的債務,也得先先辦法過了眼前的難關再說。

    而與此同時,李唐周邊的局勢也都是令人振奮的,雖然個別人不這麼想。

    九月二十三日,在一場令人猝不及防的秋雨漫過黃河兩岸之時,大戰便再次在淇水南岸爆發。

    起因嘛,源於一場誤會。

    自日前李密一戰滅掉兩萬驍果軍後便元氣大傷,再不敢與宇文化及爭鋒,躲在韋城堅守不出。並急詔彼時留守偃師的賈閏甫與邴元真帶兵來援,還下令讓陳留的徐圓朗北上匯合。

    然而援軍被突如其來的一場秋雨所遲滯,未及匯合時,停留濮陽的宇文化及卻先動了。

    近四萬大軍並裹挾的青壯浩浩蕩蕩的南下而來,當探馬回報時,前鋒距離韋城不過二十餘里了。

    李密以為可能是自己調兵的消息走漏,被對方瞧破了虛實,便忙不迭的叫來各營將領商量對策。

    這般做法本身是沒毛病的。如果他彼時認為敵軍勢大而選擇在韋城堅守,以待援軍的話,這仗也根本就打不起來。

    因為人家宇文化及只是路過。

    日前一眾手下在帥帳不歡而散後,他就主動尋來裴矩詢問後續的對策。而後者也不負他所望,針對黃河兩岸的敵我態勢和已然沒有了掙扎餘地的秋荒做分析,拿著一張輿圖給他指出了一條格外與眾不同的路來:南下鄆城。

    他的理由很簡單,且不容拒絕:鄆城南臨大野澤,方圓百里水泊,盛產魚蝦,足以讓大軍果腹。而在縣城東北有梁山以阻,西又有瓢河橫亙,擁有天然的地利,最適固守。

    如果真像他描繪的那般,彼時驍果軍坐擁水澤休養生息,待秋荒過後,外間各路勢力虛弱之時躍水而出,未嘗不能席捲天下。

    好吧,大抵古代的謀士都是這般,動不動就拿天下說事兒,偏上位者還就好這口。

    宇文化及被他忽悠得動了心,便也顧不上大敵當前的狀態,急詔手下商討進兵路線。

    也沒什麼好商討的,畢竟裴矩都說的那麼明白了,相對兩地地形來說,只有南下過瓢河這一條路相對便捷。

    於是乎,結果便如李密看到的這般,對方盡起大軍,浩蕩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