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魚要吃素 作品

第442章 秋雨破曉業火起連山

    他永遠也見不著了。

    就在最後一抹天光暗沉之際,伴隨著連綿而起的號角聲,出汜水繞過萬山的隋軍先鋒旗號終於出現在了興洛城下,單雄信匹馬勸降,引得全城譁然。

    夜半下起了小雨。

    秋雨帶來的除了泥濘,還有歲末之寒。

    李大德謝絕了老黃去暖香閣“體察民情”的建議,自己一個人好不容易才把被窩給暖熱,就被忽然破窗而入的寒風給驚醒,披著被子在黑暗中起身聽著屋簷落雨發呆。

    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有種仍置身於自己那間兩千五百塊月租的單身公寓裡的錯覺。

    當然了,那會兒他可鋪不起熊皮被褥,所想之事也全無現在這般複雜。

    老王摔斷了腿,又震傷了內腑,已然連夜搭船北上,去太原尋老張頭救命去了。與他一道北進的還有謝映登的弓箭營與五千原瓦崗軍的家眷。

    這只是第一批,據老程傳回的消息講,東郡一地雖經歷幾次大戰,但留存百姓頗多。不但他們的家眷無恙,託老單的福,還藉機庇佑了不少周邊百姓。他與某牛姓副將一合計,左右潞州缺人口,說不定河內現在也缺,乾脆都帶走算求。

    不過李大德彼時想的,卻是要不要趁機開放北面的關隘,引河北難民入關,充實人口。

    沒人比他更清楚人口所能帶來的紅利與效益,加之這一舉動在亂世背景下也是個加分項,妥妥的會被士人稱讚。但風險也同樣是肉眼可見的。

    他們與東郡百姓不同。

    後者原本就感激瓦崗的庇護,又有承天軍眾多家眷從中幫襯,想來融入李唐問題不大。再說李密就快完了,就算不入李唐,他們也沒地方可去。

    但河北一地的百姓就不同了,且不說魏刀兒治下,單說竇建德這老小子在河間、信都範圍內的聲望就頗高。這會兒要是放開邊關,等於變相幫他減輕了負擔,老百姓還不會念他李唐的好,難說裡面會有多少人成為竇夏的探子。

    “若是以軍器糧食交換……”

    李大德只想了個開頭,就急忙甩了甩腦袋,把這詭異的念頭給驅逐掉,暗罵自己可真是瘋了,404的買賣也特麼敢做。

    不過緊接著,床上的身影忽然頓住,就連被子滑落都沒注意。

    他忽然想到,這買賣和竇建德做不得,但可以找別人啊!

    歷史的真想往往都是從細節處由小見大,比如說隨老楊征伐高句麗流落在異國他鄉的漢人,《資治通鑑》中說“無所不至,往往見中國人……隋人望之而哭者,遍於郊野”,以至李世民聞之慟哭,發誓要“誅滅東夷醜類,救吾子民於水火”。

    高句麗雖脫胎於中原王朝,但卻是典型的奴隸制社會,這些人的下場可想而知。

    以往他總是下意識的忽略掉北疆,也是源於李唐自身的實力不足。但是眼下,他雖然也沒有北伐的實力,但通過羅藝贖買些人回來還是完全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