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鐵馬 作品

第269章 武舉之爭

    說起來,楊洪為人心地清亮,廉潔為公,且對季漢忠心耿耿,對關家來說確實是個聯姻的好對象。而楊洪又十分欣賞關氏兄弟少年有為,當初也十分樂意將女兒嫁給關平。今日大喜,楊洪除了以長輩的身份祝福關平外,也不忘勉勵關氏兄弟。

    喜慶的日子,大部分人都是面帶笑容,心情愉悅,但也有不少人對關家現在的處境暗暗泛起酸水。

    本以為關羽死後,關家會一蹶不振,未曾想關羽的三個兒子竟如此了得,不僅備受朝廷器重,如今還能和楊洪皆為親家。

    想來再過十幾年,關氏兄弟沒準會成為季漢的棟樑之才,這對益州一些本土世家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看到在主桌上和楊洪相談甚歡的關索,很多人都清楚他才是關家復興的關鍵,個別心裡不平衡的,來日甚至想找機會,殺殺關索的威風。

    話說回來,不僅關府喜事連連,季漢在這個秋天也迎來了振奮人心的消息。荊州在馬良等太守官員的努力下,第一年的收成十分不錯,已經基本可以保證下一年的自給自足,這無疑減輕了益州的負擔。

    而且隨著南中的平定和越雋道路的打通,許多珍惜物資也不斷運往成都。諸葛亮讓糜竺繼續負責整合商隊,儘可能地將蜀中的特產賣往魏吳兩國,換取錢糧。

    季漢的經濟和民生都開始復甦,國庫也不斷充實,內憂外患都先後得到了解決,諸葛亮見時機成熟,便覺得是時候採納關索的建議。

    這日早朝,在處理完幾件簡單的事情後,諸葛亮見再無要緊事後,便向劉禪進諫道:“陛下,眼下國中太平,人心安定,臣以為可在成都興辦武舉,為國家擇選將才,以備日後北伐!”

    “何謂武舉?”不僅劉禪大為不解,絕大部分的文武官員也是第一次聽到“武舉”這個詞。

    唯有關索的內心滿懷期待,既是諸葛亮開口,武舉的興辦定是十拿九穩。

    “所謂武舉,乃是為武人所設立。”諸葛亮在朝堂上徐徐解釋道,“臣想來成都多有精通武藝兵法之富貴郎君,乃至平民百姓。朝廷可廣招人員,為其設立比試,並以成績選拔人才。”

    關索心中瞭然,畢竟第一次興辦武舉,諸多事宜尚不熟悉,一下子面向荊益兩州,一定會引發不小的混亂,倒不如先在成都舉辦,等進行順利後,再面向整個季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