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藏海 作品

第1814章:當今與以往

“父皇誤會兒臣的意思了。”

“兒臣不是說,父皇推崇霸權。”

“而是兒臣覺得,父皇這樣太累了。”

“您是將數千萬人的生死溫飽都全部壓在了十幾個人的身上,甚至是皇帝一個人的身上。”

“這終究不是明智之舉。”

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傢伙。

李承乾深知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他也知道,光靠一個人是絕對沒有可能兼顧到一個國家的方方面面。

曾經不知有多少人妄圖挑戰自己的身體極限,但最後的結局往往都是把自己給累得暴斃而亡。

而且他也知道。

大唐這種模式其實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李世民是個很好說話的皇帝,也算不上專橫跋扈。

在很多時候,他商議事情是真的在商議,也是真的在跟手下這十幾二十個智囊交換意見。

若是大多數人都不同意,那李世民也會回頭重新考慮,反之則是要堅持。

即便是沒有李承乾的出現。

大唐早期的朝堂發展也是那種欣欣向榮且健康的發展模式。

如果按照李世民這樣的從政方式一直走下去的話。

華夏或許能夠提早幾百年就發展至內閣與君公職天下的地步。

只可惜。

在李世民退位之後。

某些人就更改了他的從政思路。

尤其是在武周躥唐之後,更是將君主集權這四個字牢牢地刻在了往後每一任君主的心上,影響著後世每一代君主。

不過……

現在有了李承乾。

他也肯定不會叫那些事情出現。

他現在想的是,到底要用怎樣的一種形式,才能叫大唐發展的更好。

並且也能叫大唐更早的走向後世那個國家調配資源,百姓自己當家做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