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龍藏海 作品

第248章:快樂田舍熊孩子




    隨著李承乾的一聲令下。



    一千勞工紛紛前往乾字營開設的營口領取做活工具。



    然後在李承乾的安排下,有條不紊的開始做事。



    他將這一千人,分成了三個批次。



    第一批人去築造引入黃河水的大型溝渠。



    第二批人去築造能種植水稻與小麥的水田。



    第三批人則去翻地築造旱田。



    望著一點點被開墾出來的土地,李承乾的臉上也漸漸浮現出笑容。



    歡樂的田舍熊孩子時光,就要開始了……



    ……



    勞工做事。



    李承乾自是不可能閒著。



    待到所有工程都順利進行後,他便回到了臨時營地,開始著手畫圖紙。



    他計劃,要在這廣袤的農田中,開闢出數十條用於灌溉的水渠來。



    水渠這東西看似簡單,實則非常複雜。



    若設計的好,水流便可以流過引入黃河水的大型溝渠,順勢進入每一條溝渠,用於農田灌溉。



    再者,傳統的農田灌溉水渠智能化程度較低,全部需要人工進行抽水和放水。



    因此尋求一種智能化程度高,可以自動排水和進水的農田灌溉水渠尤為重要。



    而在這個沒有機械,沒有任何工業的年代當中,想要尋求自動化的排水進水法自是非常困難的。



    可這也並不能難倒理工男李承乾。



    他的想法很簡單,那便是建造一臺能自動抽水的簡單機械立於乾渠與支渠的接入口。



    這樣一來,便能將水源源源不斷的送入支渠當中,以便灌溉農田。



    早前,人們灌溉農田的方式,幾乎都是在用水車。



    而水車這東西,早在東漢時期就以存在。



    並且已經得到歷史的證明,這東西早晚都是被淘汰的玩應。



    所以,李承乾是根本不屑於使用這落伍的老傢伙的。



    畢竟,他可是連風力磨坊以及螺旋槳船隻都能研究出來的人。



    難道就不能做一個風力抽水機了?



    想到此處,李承乾說幹就幹。



    不過兩日,他便將初稿交給了工匠。



    這些工匠自是被李承乾帶來的張木匠等人。



    這些人,對於李承乾的奇思妙想早已習以為常。



    故而看過圖紙後也都沒有遲疑,馬上開始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