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 作品

第139章 啥事兒來著?

“那位大王美人,與其說是‘背水一戰’,倒不如說是權慾薰心,不甘心於就此乞降。”

“——如果真將她王娡,將他綺蘭殿看做對手,我最好的選擇,其實是自此窩進太子宮,秉著寧願什麼都不做,也不能犯錯的原則,不給她綺蘭殿可乘之機。”

如是說著,劉榮便帶著自信的笑容,側頭看向二弟劉德。

“但他綺蘭殿,不配。”

“——不配讓我漢家的太子儲君,浪費這大好年華,放著那麼多正事不做,反去同那對婦人、稚兒‘一動不如一靜’。”

“陽謀,是要以實力作為基礎的~”

“就好比父皇那紙《削藩策》。”

···

“所謂陽謀,就是無論你怎麼選,都要吃虧;”

“你明知道對方在算計你,卻也還是不得不從兩個,或多個糟糕的選擇中選一個。”

“無論伱選哪一個,都會讓設計、施謀者得償所願。”

“——父皇削藩,便是如此。”

“朝堂一紙《削藩令》,就是兩個選擇擺在諸侯面前:甘願被削土,還是舉兵謀反?”

“這兩個選擇,說不上孰優孰劣——諸侯甘願被削土,朝堂就能達成削弱諸侯的目的;諸侯舉兵謀反,朝堂則可以藉此血洗關東,為後續的削藩政策鋪路。”

“但這,是要以實力為基礎的……”

話說一半,劉榮便適時止住了話頭,示意二弟劉德接著說下去。

今天,劉榮已經說了很多話了。

藉著鍛鍊二弟,讓自己的嘴也休息休息,沒什麼不好。

意識到大哥這是要考校自己,劉德自也是笑著低下頭去,思慮措辭片刻,便將話頭接了過來。

“拿父皇的《削藩策》來說:如果朝堂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削藩策》便無異於一張廢紙。”

“——若非朝堂足夠強大,親諸侯完全可以漠視朝堂的詔令,讓朝堂只能在文書上、堪輿上‘削諸侯土’,卻無法真正削奪、掌控諸侯王的土地。”

“更可以舉兵顛覆宗廟、社稷,讓《削藩策》,連帶著頒佈他的朝堂,都一起消失在血泊之中。”

···

“故而,父皇的《削藩策》之所以是陽謀,是因為長安朝堂的強大,讓宗親諸侯不敢無視削藩詔令,必須在順從長安,和舉兵反抗之間做選擇;”

“而從吳楚之亂的結果來看:長安朝堂的強大,甚至保證了宗親諸侯,連掀桌反抗都無法做到。”

“換做此番,大王美人那所謂的‘陽謀’,也是一樣的道理……”

見二弟劉德水平依舊在線,劉榮溫笑著點了點頭,表示對二弟劉德的認可。

老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同樣的道理:哪怕是貴為天子,也需要有肱骨心腹、班底羽翼,哪怕是東宮太后,也同樣有軍權傍身、黨羽布朝;

而對如今的太子榮而言,最值得信任和依仗的,自然就是一母同胞的手足兄弟。

滿共就兩個弟弟,偏老三又是個憨的,聽話歸聽話,但終歸難堪大用。

唯有老二劉德,能讓劉榮生出些‘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的欣慰。

自然,也就沒急著結束這個話題,順著往下多說了兩句。

“眼下,我已得立為太子儲君,母后雖還要在鳳凰殿住些時日,但‘準皇后’的名頭,卻是再也沒人敢忽視。”

“反觀她王娡,雖和母親同為‘夫人’的品秩,但絕對不會有人,當真覺得王夫人和慄夫人都是‘夫人’,是可以平起平坐的。”

“——小十就不用多提:莫說是幫她大王美人一把,便是能少尿幾回床榻,王娡都得誇小十乖巧懂事,沒給做母親的添麻煩……”

···

“在這樣的情況下,所謂陽謀——所謂‘離間鳳凰、椒房二殿’,以致父皇厭惡母親,更恨屋及烏厭惡我,與其說是王娡的謀算,倒不如說是雞鳴狗盜。”

“除此之外,王娡唯一能做的,只有靜待時機,坐等我鳳凰殿出岔子;”

“反觀我母子,能做的卻有很多。”

“很多很多……”

為二弟的智商加一道保險鎖,見二弟果然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容,分明是在消化自己方才這一番話,劉榮又是一陣連連點頭。

倒是一旁,始終目光呆滯的跟著母親、哥哥們往前走,愣是都沒聽懂幾句話的公子劉淤,冷不丁開口提了一句:“大哥剛才說,廣明殿、宣明殿,都出不了岔子?”

“——廣明殿好說,有老四在,老五也對大哥恭敬的緊;”

“但宣明殿……”

“老七,可是至今都還沒表示啊?”

此言一出,老二劉德當即便從思緒中回過神,面上也頓時帶上了一抹凝色。

當今天子啟的十幾位皇子,去掉那些還沒度過幼兒期的,便是老大劉榮,到老九劉勝。

——就連劉榮的‘候補太子’:皇十子劉彘,都還沒迎來自己的三歲誕辰;

在這個孩童沒滿六歲,便無法確定其是否會夭折的時代,皇十子劉彘唯一的任務,是全須全尾活過未來這三年,長到這個時代公認的嬰幼兒生命脆弱期: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