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江湖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七章 火銃與想法

  再者說了,就算是上有所好,以齊玄素這個歲數來說,怎麼比得過那些從小就耳濡目染的世家子弟?

  亦或者說,這本就是投其所好,只是不在於雅趣一途,而是另闢蹊徑,在於想法理念,所謂知己,大約就是如此了。

  接下來的半個月,再無風波。

  在這個半個月裡,齊玄素只覺得獲益良多,除了刀法的進境之中,關鍵在於想法上的些許轉變。若說齊玄素在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裡就能變成了張月鹿,那是扯淡,不過輔理和教習們的各種課程讓他大概明白了道門是怎麼維持自身存在的,以及道門又是如何運作的。

  齊玄素由此深切意識到,想要繼續向上,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六代大掌教走過的路,五十歲之前躋身長生境界,平章大真人之位幾乎是唾手可得,若有意爭奪大掌教之位,縱然不算易事,卻也不算難事。另一條路就要艱辛許多,要一步一個腳印向上攀登,熬資歷、攢功勳,與人勾心鬥角。

  齊玄素自忖沒有六代大掌教的天賦,只能選擇第二條路,那麼他就不能繼續抱著以前的心態不放,需要適當調整並且轉變自己的心態。

  他不能再以一個江湖遊俠、低品道士的心態來看待道門與己身的關係,而應以一個高品道士的心態來看待道門。

  放眼整個道門,四品祭酒道士大約有三千餘人,三品幽逸道士滿打滿算五百人,到了二品太乙道士一級,數量更是卡死了,普通真人一百零八人,參知真人三十六人,算上那些已經退隱山林的、不管事掛名的、不參加金闕議事的,至多二百人。再加上屈指可數的一品天真道士和三品以上的靈官,總共也就四千人左右。

  正是這四千人決定了道門的未來走向。

  低品道士們可以抱怨,可以叫苦,他們的待遇低,權力小,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也是小的。可高品道士們不一樣,他們享受著最好的待遇,掌握著最大的權力,責任和義務必然也是大的。

  如果有一天,頭頂上的天真塌下來,那麼必然要高個子頂著。

  不能天沒塌的時候,高個子們伸著頭享受陽光雨露,結果天一塌,高個子把頭一縮,要其他人一起頂住。

  沒有這樣的道理。

  道門中誰是高個子?高品道士就是高個子。

  如今齊玄素已經成功躋身於四千人的行列之中,還想要進入五百人、一百零八人、三十六人、甚至是至高四人的行列之中,當然要改變自己的許多想法。

  道門不是一座永遠挖不完的金礦,也不是一隻會下金蛋卻不吃不喝不生病的母雞,眾多道門人更不是割了一茬還能再長一茬的韭菜。躍居高位之後,就算五分想著自己,總要有三分想道門,兩分想別人,若是想自己想到十足赤金,或是想怎麼撈錢享受,或是想怎麼更進一步,或是想怎麼把富貴榮華傳承下去,那麼道門的未來又在哪裡?

  人總是要有些理想和信念的。

  六月十五開學,轉眼間一月過去,已經是七月十五中元節,道門的三大節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