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宮廷歲月007

素娥她們這班小宮女都是在八月底、九月初進的宮,所以在經過一個月的司籍司學習後,時間就到了十月初。這時節氣已經過了立冬,地處北方的京城幾場雨下來,能凍得人直打顫!




伴隨著這樣的氣溫變化,做冬衣的衣料自然早發下來了。以素娥來說,她當時拿到了半匹白色葛布(做內衣和中衣的)、一塊足夠做一件圓領綿袍面子的鴉青絹布、一塊同樣足夠做圓領綿袍面子的沉香色絹布、夠做兩條裙子的素色羅。




至於說做腹圍的鵝黃色斜紋暗花綾大概是其中最貴重的布料了,說起來腹圍似乎大多為鵝黃色,所以又有‘腰上黃’的別稱呢。




除此之外,還發了一匹豆青色細麻,似乎是給圓領綿袍做裡子,又給做外褲、夾衣的。另外如果要做襪子、鞋子等零碎物品,也是從這匹細麻裡出的(不見得要用這個料子,所需布料可以用這個布料去換)。




其實要說這些布料,做衣服鞋襪等完全是夠的,無非就是有人能掐尖,選到品質較好的,有人相對差一些而已。相對來說,每年給的綿就總是缺斤少兩,叫宮女們抱怨了。




素娥跟著大宮女一起做衣服的時候就聽她們說:“給綿四兩,呵,這夠什麼?不過就是拆了前幾年舊棉襖,一起絮上,將就著罷了。”




素娥等小宮女不大會裁縫衣服,所以要跟著大宮女一起做衣服,這也算是學手藝了。大宮女們教的也比較用心,主要是小宮女們教出來後,就可以吩咐她們給自己做這些活兒了,對她們有好處。




此時女子學習女紅,都是從做鞋開始,一般七八歲上下能做好鞋,然後才慢慢開始做別的。這也有布料珍貴,不會讓太小的孩子練手的原因。所以她們這些剛進宮的小宮女不會做衣服,還真不奇怪。




瞭解到這一點的素娥鬆了一口氣...她是有原身大部分的記憶,但也就是記憶而已,若是這個時候讓她做鞋,她都只能照著記憶來,手上是沒數的。做鞋是這樣,做衣服就更不要說了,完全不會啊。




“素娥、玉姐她們倒是給了八兩的綿,是咱們的兩倍了。”另一個大宮女一邊縫紉,一邊細聲細氣地說。




“那是因為她們剛進宮,冬衣什麼著落都沒有,指定要做兩件綿袍呢!”




“不過她們人小,身量未足,四兩綿絮一件袍子,還不至於那麼捉襟見肘。”




其實還是不夠的,這點兒絲綿絮進圓領袍了很單薄的,在素娥眼裡完全過不了冬——顧尚功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給素娥的每件袍子各補了四兩綿。




此時朝廷給官員賜的冬襖就是八兩綿一領的,考慮到袍子比襖長,即使素娥是小女孩,身量不足,顧尚功也認為該有八兩綿才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