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宮廷歲月020

夏至之後,一年之中天氣最熱的時節就到了。宮廷裡面開始大量用冰...當然,這些也是輪不到素娥她們這些小宮女的。




素娥的感覺是,此時的夏天並不比後世的夏天涼快。少了城市熱島效應不錯,可此時正處在一個歷史小高溫期,雖然沒有唐朝鼎盛時期那麼熱,可歷朝歷代算,也是比較溫暖的,這一點看仕女夏季衣裳的單薄程度就知道了。




不是紗就羅,輕薄見肌膚的程度。所以大家都喜歡在夏天戴金臂釧,透過外面罩的衫子看到,有一種若隱若現的美感。




而就是這樣熱的季節,素娥卻得抓緊時間找人處理‘椰子’。




椰子在此時離開產地後就不多見了,但也不是特別稀罕的玩意兒。前唐的《嶺表異錄》就記載了:‘有圓如卵者,即截開一頭,砂石摩之。去其皴皮,其爛斑錦文,以白金裝之,以為水罐子,珍奇可愛’。




而在《嶺表異錄》之前,也有《齊民要術》之類的書籍記載過,可見一斑。




當然,就和古代很多水果一樣,受限於運輸條件,出了原產地後,其他地方就很難見到了。不過這在京城算例外,天下好東西都有做貢品的習慣,椰子也不例外。而一旦做了貢品,往往就不會只運來進貢的量,多運的自然是藉機往京城發賣,賺上一筆!




這也是看準了京城人喜歡稀罕物,特別愛嘗試不常見的水果、食材。




不過和後世不一樣,此時的人們對椰子的興趣排名是椰殼大於椰肉,椰肉大於椰汁的——雖然他們吹噓椰子裡‘有漿,飲之得醉’‘殼中有液數合如乳,亦可飲之’‘漿猶如酒’,但他們顯然並不喜歡那種味道。




其實很有可能是運輸來的椰子都不新鮮了,椰子水也有了發酵的味道,像酒,但味道不好,喝了很可能鬧肚子。




倒是椰肉有‘剖之有白膚,厚半寸,味似胡桃,而極肥美’的形容,還比較受人喜愛。




不過這也只是相較於椰汁來說的,大家普遍興趣還在椰子殼。覺得椰子殼橫切做碗、縱切做酒杯,開一小口做水罐,相比起金玉材質,有一種質樸爛漫之美。




所以很多人買了椰子倒掉椰子水、颳去椰子肉,只要一個椰子殼。




進貢到宮裡的椰子也是這樣,因為貴人們不算喜愛,其實大部分最後都拿來做椰殼器皿,給貴人們賞玩了。




素娥在司珍司發現之後,就打起了那些椰肉的主意——反正是沒人要的玩意兒,倒也沒人和她爭。




今年進上的椰子,這是第一批,素娥就看著司珍司的宮女處理那些椰子。以各種方式破開,預備做器皿,其中取肉是學婢拿了小刮勺在做的。刮出來的肉素娥就收集了去,為了不讓人說閒話,她還在一旁幫忙刮這些椰子肉。




雪白的椰肉將籮筐裝的滿滿的,素娥就花錢僱了做雜活兒的健壯宮女做下一步處理——用刀將這些椰肉極盡可能地切碎,然後使用尚食局磨香油的手推小磨進行研磨。研磨出來的是一堆固液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