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51.宮廷歲月051

皇宮之中有多處宮苑, 用於宴飲的地方就更多了。不過皇宮中用於正式宴飲的宮殿一般是集英殿、紫宸殿、垂拱殿——大宴在集英殿,次宴在紫宸殿,小宴在垂拱殿。而所謂的大宴, 如果沒有特殊說法, 一年也就是三次, 即春秋兩次大宴, 以及皇帝的千秋節一次。




這次中秋節宗室家宴便屬於小宴了,所以宴會場所選在了垂拱殿。




中秋節在此時確實還不受官方重視, 但到底是有‘人月兩團圓’寓意的節日, 藉著這個由頭宗室聚一聚,做一個家宴也合情理。




當然, 家宴也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參加的,如宗室子弟及其家眷, 都是相對來說比較近的了(所以人也不多, 畢竟郭家當皇帝這一支實在是子息不盛。也是幸虧還有不少公主, 此時公主也能參加宮宴, 這才不至於人氣不足)。至於後宮, 也得是有品級的妃嬪才有座位,也就是說, 如素娥這種無品貴人是不能去了。




郭敞在中秋家宴上端坐,兩邊下手的小案後分別坐皇后和太后。不過太后年紀大了,熬不住,更聽不得吵鬧, 所以只略坐了半個時辰,就找理由離開了,因此太后的位置是空著的。




另一邊的皇后張寶琴時時刻刻觀察著郭敞的狀態,覺得他的心情還不錯, 就放下心來。而皇后能觀察到的事,其他人自然也能!特別是離得近一些的高位嬪妃和近親宗室,都想著要好好表現一番,趁著官家高興,搶個頭彩麼。




這個時候仙韶院的女樂們也出場了,表演著端莊優雅的宮廷樂舞。




此時宮廷宴會是這樣的,一個節目配一次祝酒,同時還有一行菜餚,這被稱之為‘一盞’。一盞過後,之前的菜餚會被撤下去換新的,表演節目的人也會退下換新人。隆重的宮廷宴會會來九次,因此也被稱為‘九盞制’。




仙韶院女樂的表演不能說不好,但確實有些無聊——華夏自古以來的樂舞似乎都是這樣,一旦進入宮廷,成為禮樂的一部分,就會迅速僵化,只有民樂才會保持充足活力。




而往往就是一場改革,或者乾脆改朝換代,民樂進入宮廷,禮樂吸納了民樂有了活力,然後又重新僵化了。




週而復始。




大燕的女樂屬於是僵化的特別快的那種,明明大燕建立還沒有那麼久......




這大概和大燕宮廷女樂一開始出現,就肩負著重建禮樂制度的使命有關吧——建立大燕後,大家就有感於晚唐、五代以來禮崩樂壞,其中宮廷用的樂人都和民間牽扯不清,很多本身出身就十分下流了。




‘和這樣的宮廷樂人一起,怎麼能搞好禮樂呢?’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大燕專門建立了宮廷女樂機構‘仙韶院’。仙韶院只用女樂,而這些女樂身份上都是宮人,本質上和其他宮女沒什麼不同。也就是說,都出身清白,是良家子來著。




而且她們為宮廷服務,很早就選進宮了,之後也絕不和民間交集...這樣一想,仙韶院女樂是這樣來的,僵化的很快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樣的女樂表演看的沒意思,大家也就分出了更多注意力用於和坐的近的人交際。




韓充容看了一眼表演的女樂,又看了看坐自己對面心不在焉的孫修容,就笑著道:“修容不看女樂表演麼?不過這也不奇怪,若論才藝,修容不知道比她們強出多少去——聽說修容的妹妹如今也在仙韶院?今日可有她的歌舞?”




不少人都知道修容孫崇崇(就是那位官員進獻,色藝雙絕,但出身格外低,屬於‘下俚婦女’的后妃)的妹妹在仙韶院,但能當著她的面說出來的不多。考慮到孫崇崇的出身,這簡直就像是挑釁了。




之所以韓充容敢說,一方面是她的位份、得寵程度都不差孫崇崇多少——孫崇崇是嬪,她也是嬪,就算修容似乎比充容高一些,但也有限呢。至於說寵愛,孫崇崇是僅次於曹婉儀那種級別的第二梯隊沒錯,可她韓春娘也不錯!




另一方面,也是韓春娘和孫崇崇的關係本來就不好。嬪裡面韓充容就和昭容朱翠蓮、修容孫崇崇關係差到面子情都維持不住!和昭容朱翠蓮是因為兩人的類型有些撞了,屬於競爭關係。和孫崇崇則是因為,孫崇崇得寵等於是踩著她上位的。




孫崇崇被送進宮,叫郭敞看在眼裡時,正是郭敞最迷韓春孃的時候!等於是孫崇崇一來,韓春娘原本的好勢頭就被打斷了。




這樣的‘仇’在後宮可是夠大的,根本沒有和解的可能性!只不過有人表面上做和解狀,轉而在心裡憤憤不平而已。




“我家四娘學藝不精,不值得說的...也不知道她今日有沒有歌舞呈獻。”孫崇崇輕巧說道,看不出來生氣的樣子。




她早知道這宮裡不少人因她的出身看不起她,只想挑動這一點刺她。她一開始或許還在乎,如今已經不怎麼在意了。她也算是看明白了,大家都是后妃,地位都是官家給的,自家出身也就是最開始時說說而已。




“...是麼,修容這做姐姐的倒有些狠心了,仙韶院的宮娥向來頭等辛苦,出路也說不準。若是修容的妹妹樂舞精通,如修容這般也就罷了,在仙韶院也能出頭。可若不是那樣,那還不如留在身邊看顧呢。”




韓春娘覺得大概孫家姐妹關係真的很不好吧,不然根本不會這樣。




說起來也是,雖然仙韶院總是擇選漂亮的、有天賦的小宮女去,又因著她們能歌善舞、能媚人,妃嬪們總覺得官家要被仙韶院的宮女勾去。但結果卻是,真正最後成為后妃的仙韶院宮人其實很少,從比例上並不比其他地方來的高。




這大概也是心態原因,就算大燕的仙韶院都是良家子,但之前積累的對女樂的偏見已經存在了。哪怕郭敞作為男人,也會覺得女樂歌舞娛人可以,做正經嬪妃就差著些了——就算有,也不宜太多,不然外人看著不像,會覺得他這個皇帝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