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景 作品

第 149 章 宮廷歲月149

王志通忙著四處送官家賜給後宮的賞賜。




一般來說,這樣的活兒落不到他這個大紅人身上(),都有跑腿的裹頭阿監或者小宦官來負責。不過?()_[((),總有一些重要的賞賜,以及重要的人是不一樣的。這一回原是外邦進貢了一批難得的寶石——華夏自古以來崇尚的是‘玉’,還誕生了玉文化,彷彿與玉相比,寶石是小眾的,格調上也低了一層。




事實卻不是這樣,寶石確實相對小眾,但格調可一點兒不低。只不過是因為華夏很少有寶石出產,基本只能靠進口,這才造成了缺乏寶石文化底蘊的現狀。




但單論‘價值’的話,寶石並不比玉差,同檔次之內甚至更高。這一點從歷朝歷代代表品級的一些物品就能看出來了(前提是這個朝代有穩定的渠道進口寶石),如明代,帽頂帽珠的規定,官居一品、二品才可用金玉,五品至三品只可用金,不能用玉,九品至六品則是銀質的。至於庶民不能用帽頂帽珠,是為僭越。




聽起來這裡沒有寶石的事兒,其實還有比官居一品更高一級的——皇帝及諸王的帽頂往往使用金鑲寶石。




宮裡不缺好東西,即使是寶石這種舶來品,也有最頂級的貨色供應。可以說,大燕宮廷裡的貴人們得到的寶石,絲毫不比寶石產地的貴族差...畢竟華夏富庶,這裡能為好的寶石開出天價,商人自然逐利而來。




不,應該說寶石這種重量輕而價值高的商品本來就是長途貿易的第一選擇。此時長途貿易的成本極高、風險極大,因此販運的本來就是利潤高,重量也相對較輕的商品。絲綢、香料、染料、藥材等,莫不如是。




從這個角度來說,寶石真是天選商品——還是那句話,華夏富庶,難得有需要進口的商品。而商人總不空手而來,買了華夏的商品帶回去就滿足了。一次做兩回,甚至更多回買賣才好!這就需要找到華夏也喜歡的商品。




翻開此時市舶司的‘進口目錄’,除了香料外,就是各種寶石和半寶石了:珠寶、琥珀、珊瑚、象牙、犀角、玳瑁、瑪瑙、水晶...(象牙、犀角、玳瑁等,在此時從作用上來說其實和寶石無差別,都是做飾品的)




不過,有供應不代表供應充足,真正的上品寶石在宮廷中也不是貴人都能得到的。於後妃而言,這不是份例內的東西,只能靠賞賜。而賞賜的話,還是要看寵愛來,甚至品級什麼的,也只是一個參考。




這回也是極難得的,有一批上等的寶石送來。郭敞將其中一些收入內庫,其他的自然要賞賜內外,‘外’先不說,‘內’主要就是後宮了。




因著難得,所以才有王志通四處帶人送東西的事兒。




“這獅子國也不大,卻是個寶地啊!聽外頭相公們說,他們那兒各種出色的寶石都有,旁邊的海里還有上色的珍珠,這些好東西不只是打東邊販到咱們這兒,也去西邊賣給極西之地的貴人。這回暹羅送來的幾l箱子寶石,除了紅寶外,大多也是自獅子國來,他們不過是轉一道手罷了。”




“暹羅?也




()是,他們到底比咱們大燕方便弄到西邊的東西...不過,此回進貢這些,其中不乏極品,不是一時能得到的。應當是暹羅王室不止幾l代人貿易積累,屬於王室內藏,這就送來了?”()




嗐!這等外邦,大多也不見多少忠義,進貢好東西也罷了,到底是一國之地,對於他們的國主而言算不得什麼。可要是如今次這般,舍下血本,卻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了,大約是有事求於上邦了......




?想看三春景寫的《宮廷悠遊歲月》第 149 章 宮廷歲月149嗎?請記住本站域名[(()




“是極是極!有些事不過是官家發話而已,對那等外邦來說卻是極大的助益!”




從張皇后處出來,送完了一些寶石的宦官輕鬆了一些,也說起了這些閒話。主要是四處送賞賜總是好事,各處走一走基本不會有為難人的,都是給些賞錢打發。就算有些后妃心裡因為比較和嫉妒不滿,也沒有對福寧殿的人擺臉色的。




王志通人在前頭,也沒有制止他們,宮裡說是忌口舌,可實際這些怎麼禁得住呢?眼下說的是‘外邦’這個極為安全的話題,他自然也沒必要做這個惡人出面制止。




就這樣,之後一行人又按照貴、德、賢、淑的順序去給‘四妃’送賞賜的寶石。四妃之中,除了貴妃隱約高出半品外,其他三位倒是沒有明顯的上下之分。一般來說,各種待遇只看在位的妃子實際情況而已。




“師父,咱們這就往德妃處去?”一邊隨著王志通的年輕宦官忍不住道:“賢妃住的也不遠,不如先送賢妃罷。”




送過姚貴妃那兒,見著王志通領人往龔德妃的宮苑而去,跟隨的小徒弟就有些不解了。要知道以如今四妃情況,最先送馮賢妃也是應當的!不過貴妃到底是貴妃,所以王志通先送姚貴妃那裡,到底有個說法,至少明面上無人能說不對,所以沒人提出問題。




可到了第二個,總該是馮賢妃了吧?哪怕王志通是官宦裡頭的天字第一號紅人,也不該忽略這種細節啊?是,馮賢妃不可能為了這等小事與他發作,可他這樣的謹慎人,越不會在這種事上疏忽才對。




宮裡很多事就是這樣的,眼下不發作,看似是因為是對方性格寬宏,事情也不足掛齒,並無很多隱患。實際不過是不到時候...宮裡這些貴人,日常其實很無聊的,在一些小事上較真也難免。王志通當紅,自己也沒有足夠的權勢時不當回事只是表面,未來就天知道了。




王志通卻只是道:“無事,賢妃娘娘這兒近些,更順路。”




王志通沒有解釋太多,照他的說法也說得通,但也只是說得通罷了。這其實就是後宮或者宅鬥題材小說裡常見的橋段,給這麼多人送東西的話是要講究一個先後的。不是說因為順路,怎麼方便就怎麼來,而有相當的說法。




而且這還真不是後世的小說作者想的太多,對古代後宮後宅生活的臆想。就如同《紅樓夢》裡展現出來的一樣,一盒十二支的宮花,給到處送,如果沒有一定的先後說法,林妹妹何必那樣懟人呢?




林妹妹小性兒只不過是書中人的一面之詞,實際上她是那個時代相當標準的大家閨秀,無理取鬧這種




()事是不至於的。




雖然不少人都心中疑惑,但這時候都眼觀鼻鼻觀心,只當是不知,就隨著王志通先送龔德妃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