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月又小雪 作品

第兩百一十一章 白馬安在

    可以說,宋軍取得了一次對蒙軍後方基地的進攻性作戰的重大勝利,把敵人的攻勢扼殺於萌芽中。

    同年九月,在宋軍成功救援夔州和襲擾河南後,理宗授孟珙寧武軍節度使、四川宣撫使兼知夔州。

    四十五歲的孟珙繼岳飛、畢再遇後,成為了南宋第三位旗幟性大將,並且承擔了建立四川防禦體系的重任。

    孟珙兼管四川后他很希望建立一支如岳家軍一般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虜,軍紀嚴明的鐵軍。

    但如之前所說宋朝由於奉行不殺大臣的國策,對於失職的前線將領處罰也不是很重,這一直阻礙著孟珙施展抱負。

    殺,軍紀能立,但廟堂必定遭受非議,會更加坐實南陽書院一派想自立為王的風聲傳言,很可能他們幾人將遭受非常大的排擠。

    不殺,對於行軍打仗不知何時會再次出現如趙彥吶一般重大失誤。

    於是百般權衡之下,他與幾位兄弟協商一致後認定非殺不可。無非是為眾人開道,落一個身死異處的下場。

    於是。

    一次權開州樑棟藉口乏糧擅離職守,孟珙把樑棟押解到夔州後當即斬首,以明“不許失棄寸土”之令。

    經過孟珙大力整頓,以及兩年後新任四川制置使餘玠的治理,四川戰局煥然一新,恢復戰鬥力的宋軍一直堅持到宋亡數年後。

    但這一殺,還是讓朝廷對於孟珙怨聲載道已經到了頂點,朝中文武不知誰走漏風聲,各個都拿當年孟珙在京一事,餘玠張鈺幾人不盡君臣做文章,奏章中對南陽書院一脈充斥著明目張膽的排擠。

    孟珙幾人得知,氣的牙後槽直嗝嗝作響:“若真德秀尚在,這等斷脊之犬怎敢衝我等嚶嚶狂吠。”

    好在這幾年幾人戰績斐然,朝中即使百般怨聲載道但也礙於幾人與蒙古叫戰鮮有不勝才作罷。

    嘉熙三年,餘玠率軍遠襲開封、河陰一帶的蒙古軍,全師而還。

    嘉熙四年九月,被提升為淮東提點刑獄兼知淮安州,主持濠州以東、淮河南北一帶防務。

    嘉熙四年,蒙古軍駐順陽丹江沿岸,準備造船南侵江漢。王堅潛兵燒燬其船材,自此嶄露頭角,成為宋朝又一出名將領。

    之後蒙古軍攻四川,王堅隨孟珙入川禦敵。

    淳祐元年十一月,張鈺在釣魚臺擊斃蒙古窩闊臺汗病死,內部紛爭汗位,無暇全面部署對宋大規模戰爭,宋得以暫時休整和調整防禦部署。

    宋理宗命在淮東屢立戰功的的餘玠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全面負責四川防務。

    淳祐元年秋,察罕再出兵安豐軍,餘玠率舟師進擊,激戰四十餘日,使蒙古軍潰退。

    此戰後餘玠憑軍功拜大理少卿,升淮東制置副使。

    淳祐元年春,孟珙專任京湖安撫制置大使,後進封漢東郡侯。再加檢校少保,進封漢東郡公。淳祐四年春,又兼知江陵府。

    淳祐二年,餘玠任四川制置使,順路拜訪孟珙處。

    孟珙認為重慶的糧草太少,慷慨地發送十萬石屯田糧給餘玠作為見面禮,並派兵六千入蜀,隨時準備救援。

    同年,孟珙奏請朝廷,希望為在抗蒙戰爭中犧牲的文武官員立廟,以紀念他們保衛國家的功勞,並激勵後人獻身報國。

    他在岳陽的慈氏塔下,建起了一座祠堂,朝廷下旨賜名閔忠廟,每年祭奠一次殉國者。

    自淳祐三年至寶祐元年,在蒙宋戰爭中,出守四川的餘玠又多次擊退蒙古軍進攻的作戰

    而孟珙也不甘示弱自淳佑四年開始,孟珙利用蒙古大汗窩闊臺病死、大蒙古國陷入內亂的時機,又開始使用“打穀草”的策略

    打穀草策略便是一種“以戰養戰”的後勤保障制度。

    就是說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蒙古軍隊攻陷一座城池,攻佔一個國家後,都會派出小分隊到周圍搶掠糧食等物資,這種行動被他們稱之為“打穀草”。

    而這套策略也被孟珙玩的出神入化。

    他多次派兵出動出擊,攻打蒙古在河南的要塞,焚燬囤積的糧草,屢次獲勝。他的聲名至此更加顯赫,不少原先向蒙軍投降的大宋將士紛紛來歸,京湖戰場上的形勢一度出現好轉。

    但此時三清山上,小道士已經開始有了擔憂。

    如今天下形勢大好,而他幾位學生功高震主,再來幾場勝仗怕是封下去便是異姓王了。

    按照趙詢的性格怕是要坐不住了。

    淳祐五年,時任沿江制置副使的賈似道在淮西築城,政績斐然,名聲鵲起。

    孟珙在瞭解情況後,向宋理宗建議讓賈似道接任京湖安撫制置大使的職務,並把初露頭角的李庭芝推薦給了賈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