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渣爹再娶後,我帶親孃去逃荒 作品

第63章 不祥之人

  封建社會的小農經濟模式,決定了重男輕女的思想盛行,苛捐雜稅之下,一個女子產生的勞動價值,遠遠不及同齡男子,所以,溺嬰在古代不是什麼稀罕事。

  至於溺的,自然是女嬰。

  倘若遇上災荒年,家中女子還會被賣掉來換糧。

  芹娘帶著一個女嬰顛沛流離,寧願自己捱餓挨凍也沒委屈孩子,這種行為在古代平民婦人中並不多見。

  似怕謝蘊認為自己帶的女兒是累贅,芹娘又道:“奴會織布,也懂繡活,必能養活這孩子,還請郎君放心,奴一定細心教導她,待她長到十歲大,便可叫她去夫人跟前伺候。”

  “那你該知道,不日我就要拖家前往雁門關。”

  在古代,一次遠行,或許就會要了一個人的性命。

  水土不服引發的細菌性痢疾,在這個時代可是不治之症。

  芹娘垂眸看了看懷中熟睡的孩子,再抬頭,眼神異常的堅定:“奴願隨郎君去雁門關,若病死途中,那也是奴的命。”

  謝蘊:(⊙⊙)

  這事變得有些棘手。

  芹娘無疑是打算一條道走到黑。

  若非劉夫人病重,劉府上不是不能多個婢女;但這麼一倒推,如果劉夫人身體康健,哪裡還瞧得上她這個‘鄉野小子’,恐怕那匹錦緞就是她們最後的交集。

  就在芹娘說出要跟著去雁門關後,流民中,有人跟著道:“小民……小民也願賣身為奴,跟隨郎君前往雁門關。”

  那是個五短身材的男子。

  甚至比陳二狗還要矮上半個頭。

  瞧著三十來歲,面相自帶幾分愁苦。

  即便是買牲口也得看看牙口,又有芹娘這個模板在,男子也學會依樣畫葫蘆:“奴名程五,是桐鄉人士,一路逃難至珩陽,家中以賣棺材營生,奴會木工,亦懂簡單的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