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之 作品

第393章 英吉利人的合作意向

 393. 

 回京之前,一行人還得去江寧府一趟。 

 一是實地考察明年御稻種試種地區,二是康熙派胤祉巡視海關。 

 清朝共有四個江海關、浙海關、閩海關、粵海關,胤禟胤誐受康熙指派整肅關口。 

 康熙又下令讓胤祉去檢查,表面是巡視海關,實際上是去收集廣東地區實際稅收情況,以便為攤丁入畝試驗做準備。 

 如今胤禟胤誐主要都集中在閩粵兩個海關,針對海賊問題,初夏時朝廷已下令巡海,修繕沿海炮臺、增配巡海戰船設備等。 

 而這些海寇大多集中在北部灣,隨著鄭氏兵敗,一部分支持南明政權的人潛逃國外,有些投靠他國,有些則去外海成了海寇。 

 沿海地區百姓遇到災患或管制鬆散,極易‘入海謀生’。 

 還有毗鄰大清的小國,也常有出海劫掠,侵擾沿海的現象。 

 海防安全事關重大,但通商帶來的巨大利益鼓動人心。 

 隨著這幾年海貿發展,無論是康熙還是胤禛胤禟,都已經意識到裡頭的暴利。 

 清朝剿滅南明政權、鄭氏集團後,如今已對沿海掌控權越發牢固,也不必再推行‘片板不入海’,而是迴歸到強化海防安全方面。 

 一旨詔令,數條萬丈高船由北向南而來,八旗水師分入各沿海省地。 

 不到半年時間,倭國一帶海賊、北海一帶海賊和呂宋一帶海賊皆與大清水師交過手,一改此前萎靡風氣,大破賊寇。 

 浙海關。 

 港口停泊著幾隻船艦,船頭飄揚著彩色旗幟,船體塗抹著藍白色。船底露出水面的部分還帶著部分紅色,像是一種金屬質感。 

 幾個金髮藍眼的外國人站在碼頭跟一個身著官服的男人說話,穿著短打的農夫扛著大大小小的箱子上船。 

 另一艘船艦上,烏蘇裡和阿正拿著千里鏡觀察著這一幕。 

 “額娘,要不我們下船去看看他們在幹什麼吧?” 

 烏蘇裡細細看了船身,點了點頭:“去看看。” 

 說罷,烏蘇裡就將千里鏡別在腰間,吩咐詩瑤和方生留在船上。 

 又喊上胤祉、武卓,四人一齊下了船。 

 剛一走進,就聽見那官員重複一句話:“……建使館一事還需上報……你們不能買地開錢莊……” 

 一個洋人帶著彆扭的腔調道:“以主的名義起誓,我們願與浙江王國簽訂友好協議……” 

 那官員露出一個不可置信的眼神,驚駭道:“這裡是大清寧波府!” 

 “嗯?寧波府?……” 

 聽到這裡,烏蘇裡沒忍住笑出聲。 

 果然國別之間的理解存在巨大差距,外國人居然會認為浙江省是一個小王國。 

 “誠親王!” 

 那官員見到胤祉,立刻躬身喊道。 

 胤祉皺著眉問:“你們在說什麼事?” 

 阿正好奇的打量著幾個洋人,看見他們面頰濃密鬚毛和捲曲的頭髮,沒忍住吐槽:“額娘他們不刮鬍子的嗎?” 

 烏蘇裡笑了笑。 

 那幾個洋人許是發現胤祉地位的不同,連忙跟胤祉攀談。 

 胤祉聽著他們奇奇怪怪的官話,直接用英語問他們。 

 幾人一聽到熟悉的英語,鬆了一口氣,當即興奮的說起他們的需求。 

 因為品鑑會,阿正之後也跟胤禟胤祉學過一段時間的英語,也能聽懂個七七八八。 

 而且那幾人生怕沒說清楚,用詞發音都力求簡單平緩。 

 烏蘇裡胎穿來這,本來就是個啞巴英語的人,現在更是隻聽得懂‘i’‘is’這些。 

 不過好在還有那個官員跟胤祉解釋他的難處,烏蘇裡也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因為清朝開放了通商口後,那幾個洋人的公司就想在浙海關設一個交易所,還想來大清開錢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