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敢答應嗎 作品

第106章 善後

 今夜無風無雨,明月高掛當空。仁壽坊汪紙馬衚衕內顯得格外熱鬧,蓋因由京中十二家商號贊助的中秋詩會在此舉行。不但有大批才情卓著的文士慕名而來,還有京中叫的上名號的司史、優伶圍觀。 

 本次詩會為表公正,特意請了翰林學士梁儲、王華,日講官楊廷和擔任案師,對青年才俊的佳作給予品評。 

 “側影堂中陰合日,危空臺上水迴風。隱松風細結遙巖,重軫桂林蜀錦囊。”剛剛升為日講官的楊廷和讀了一遍手中紙條,點點頭,遞還給身旁的翰林學士梁儲“詩是好詩,奈何文不對題。” 

 “小子聽人講,這位鄭監生今日來的時候,是吃的醉醺醺的。”楊廷和身旁的少年插話。 

 梁儲不置可否,扭頭問身旁的王華“上次鄭監生也吃酒了?” 

 “沒。”王華回答的很乾脆。 

 眾人之所以如此為難,是因為,鄭直交上來的三首詩,每首都很不錯,奈何全都文不對題。 

 一般來講,“詩會”寫詩,或者寫“同題詩”,總要事先有個約定,提出一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題目:如,桃花、遊春等; 

 2、詩體:如五言、七言,古體、律詩等; 

 3、用韻:首先確定是新韻還是舊韻,其次確定韻部。如《平水韻》的“一東韻”,或者“十三轍”的“發花轍”等; 

 4、用字:如須用“江陽轍”的方、張、香字;有的限制用字的順序,寬鬆點可不限順序; 

 5、其他要求:如嵌字等; 

 6、時限:何時交稿。 

 鄭直到是好,三首詩雖然全都按時交出,質量都可算是佳品,奈何沒有一首遵照主題。若是不曉得也就算了,在做第二首關於‘桂花’的題目時,詩會的司儀特意派人去高知了鄭直,可對方依舊我行我素。 

 “依小子看,本次,依舊該王伯安,王先生勝。”還是那少年不甘寂寞。 

 “住口。”楊廷和終於開口,制止了少年的莽撞,對眾人道“犬子無狀,還望各位同僚多包涵,待……” 

 “啊……”這時遠處傳來驚呼,眾人紛紛看去。 

 “是那個鄭監生的詩舍。”少年年輕,眼神很好,立刻認了出來。 

 梁儲皺皺眉頭,也不曉得張元禎是不是老眼昏花,竟然挑了這麼一個光棍做解元。從去年到如今,不過一年,這就鬧出多少事端了。幸虧年初他被唐寅那個殺才拖累,避開了這個腌臢東西,若不然,他的臉還得再掉一次。 

 片刻後有管事湊了過來稟報“稟老爺們,鄭監生吃醉了,不小心從窗戶掉進了河裡。鄭家已經有人去撈了。” 

 眾人無語,此刻傳來了一聲青澀的恥笑,卻稍縱即逝。 

 “稟老爺們,鄭解元被他家人救上來了。正在更衣,講一會要來向老爺們謝罪。”片刻後,又有一個管事跑了過來。 

 “這是酒醒了。”少年揶揄一句。 

 “出去。”楊廷和冷著臉,將兒子趕走,跟隨眾人再次落座。 

 “告知鄭監生,入秋了,不必來回奔波,安心醞釀詩作就好。”梁儲開口對那管事道。 

 管事應了一聲,轉身出去了。 

 “如此,這第四場不如就以‘酒’為題如何?”楊廷和笑著提議。 

 梁儲對於楊廷和的放水頗不以為然,卻沒有開口,看向旁邊的王華。 

 “既然如此,須有俺們前邊的中元,桂花,對仗。”王華卻直接將題目拔高。 

 梁儲一聽,有些無語,這樣的要求,今日在場諸位,除了你兒子,又有幾人做的出?可又不願意駁了對方的面子“王學士的法子果然別出心裁,只是如此俺們怕不是要在此逗留多日了。”似乎是徵詢意見一般,看向楊廷和。 

 “不如換成四時,花,對仗。”楊廷和心有靈犀,笑著提議。 

 “也好。”王華並沒有強求,他只是要告訴某些人,別拿他的名頭給別人添磚加瓦。 

 翰林官也是人,也有競爭,比如不久前吏部明明準備升楊廷和做侍讀學士,偏偏最後對方被改為了日講官,侍讀學士旁落別家。一步慢步步慢,尤其在翰林院這論資排輩的地方,一個蘿蔔一個坑,前邊的人不動地方,哪怕你資歷夠了,也頂多加詹事府的春坊官。於是懂的變通之人就不得不尋找某些途徑來藉助外力往上爬,這沒有對錯。 

 “真定衛鄭監生,詩成。”眾人本來以為這麼難,怎麼也要一段功夫,卻不想才坐下沒多久,就有小廝端著托盤跑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