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敢答應嗎 作品

第244章 槍挑真定府(六十八)

 “驚春誰似我?客途中都不問其他。風吹綻蒲桃褐,雨淋殷杏子羅。今日晴和,曬衾單兀自有殘雲渦……” 

 戲臺上正末方反霸唱腔悠揚,風林火山堂內眾女眷聽的如痴如醉。 

 不得不講,大明能夠給女眷提供的消遣著實不多。因此這出新戲《牡丹亭》在鄭家太夫人大壽當日,一經登臺亮相,就將眾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 

 只是這出據傳是出自鄭直之手的戲,足足有五十折。就算幾位旦末淨醜嗓子受得了,沒個五六日,也不可能唱完。太夫人也體貼方氏等人,除了頭三日每日唱三折,之後每日不過一折。 

 如此《牡丹亭》已經成了當下真定府城內最流行的戲,奈何鄭家可不是誰都能登門拜訪的,因此眾人越傳越奇。以至於只聞其名,不聞其聲的《牡丹亭》成了城內翹首以盼的曲目。 

 為了一飽耳福,城內的貴婦比如王巡撫的娘子,葉巡按的娘子,熊知府的娘子,孫知縣的娘子紛紛藉故拜訪,以求蹭戲。鄭家自然不會吝嗇,就在風林火山堂接待。 

 只在傳聞裡聽過的地爐將屋內烘烤的如同暖春,聽著方氏等人的戲品茗,簡直成了如今真定府頂級士紳女眷身份的象徵。 

 方家姐妹的名聲也一下子在真定府內傳開。隨著而來的就是關於順天府解元鄭直,真定府學生孫漢和她們的愛恨糾葛,成了時下坊間茶餘飯後的熱門佐料。 

 原本不堪的,經過眾人添油加醋的渲染,竟然就成了一樁美談。這讓曉得內情之人,自然哭笑不得。 

 “方大家果然風流,難怪引得無數人為之傾倒。”今日一折戲唱完,祝英臺一邊回味,一邊跟著沈家姐妹向六房走去。 

 按理講,過了冬至就要過年了,無論如何,也該回鄉。可是商人自古輕別離,身為商人婦的祝英臺與江侃成親這麼久,也沒有見過對方哪年回家過年。因此慢慢的也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對年,沒了興趣。 

 可沈氏堂姐夫婦今年也不準備回順天府過年,著實讓人意外。 

 “不過是個雌雄難辨的戲子。”沈氏的堂姐沈敬憐不屑道“左右是給爺們解悶的。” 

 祝英臺笑了起來,沈氏雖然不認同堂姐講的如此刻薄,卻也沒有辯駁的意思。幾人剛剛出了院子,遠遠的就瞅見一位英氣逼人的文士大步走了過來。 

 “六太太。”鄭直趕緊行禮。 

 這次廉臺堡壽宴沒有擺三日流水席,不是鄭家承擔不起,而是惜福。今年不是太夫人整壽,不宜大操大辦,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講出這句話的人,去年還宣稱以後要年年辦。 

 這幾日鄭直一直馬不停蹄的在廉臺堡周圍選定合適的地方,準備來年開春之後按照江侃所言,修建一座收錢的藥市。 

 如此一直忙到昨日,今個兒一早冬至祭祖之後,這才騎馬回來的。滹沱河前日徹底冰封了,行不的船。 

 “十七可回來了。”沈氏皺皺眉頭,看到對方就感覺不舒服,甚至都不願意為對方介紹身旁的姐妹“外邊的事忙完了?” 

 “年前也就如此了,剩下的就是開春之後。”鄭直一聽對方這夾槍帶棒的話,有些無可奈何。男人跟俺搶女人就罷了,你這做長輩的也這般,不妥吧! 

 沈氏用鼻音回了一聲“快進去吧,大夥如今都眼巴巴的等著聽你的《牡丹亭》呢。” 

 鄭直應了一聲,讓開路。《牡丹亭》他可從來沒有講過是自個寫的,甚至今日所帶的幾卷作為鄭家禮物,饋贈給諸位官娘子的戲文本上也寫了‘湯顯祖’名號。他不是不能抄襲,關鍵抄戲文讓人發現了,丟人。 

 沈氏昂首挺胸的當先走了過去,身後的堂姐沈敬憐,表姐祝英臺則跟了過去。 

 “這就是你家那個花解元?”祝英臺待拐上主路之後,才開口詢問。 

 “什麼你家,我家的。”沈氏沒好氣道“表姐吃醉了?” 

 祝英臺不以為然“好好,奴錯了。”她也不分辯,按照江郎講的,順著對方就是。話說回來,鄭直回來了,她的江郎也該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