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我才是你領導

 從市委出發到科技城管委會約莫半個小時的車程。 

 李天恆一路上向秦嘉庚彙報了半個小時,數據信手拈來,基本上成了李天恆的個人秀。 

 新華夏成立後,國家大力實施“三線建設”,綿市聚集了華夏工程物理研究院、西南自動化研究所、華夏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一大批國防科研研究院所和其他寶貴的“三線企業”,可以說是華夏重要的國防軍工與科研生產基地。 

 大中型骨幹企業50餘家,高等院校14所,人才50餘萬人,兩院院士26名。 

 綿市中學也是比肩蓉市七中的存在,為全國985、211一眾高校輸送大量的好苗子。 

 秦嘉庚點了點頭,看來還是有實幹家的,這個李天恆有點東西。 

 本來今天應該是葉景琛這個市長兼綿市科技城黨工委書記來彙報,但葉景琛在粵省招商引資,就由日常主持工作的李天恆來彙報。 

 秦嘉庚來到管委會大樓,看了沙盤空間佈局。 

 科技城規劃,已經形成了雛形。 

 秦嘉庚笑著說:“天恆同志,一看就不是熬夜背書的,每塊地皮幹什麼,心中都有數啊。”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原本因為紀委書記和組織部長陪同的緊張心情,也一下子輕鬆了不少。 

 看來秦書記也不像傳言的那樣。 

 看一眼,市委組織部部長就辭職了。 

 看兩眼,市信訪辦主任就進監獄踩縫紉機了。 

 李天恆看秦嘉庚心情不錯,大起膽子說:“書記,現在科技城最大困難,就是空間上還需要進一步拓寬,現有的土地,承載能力有限。” 

 “天恆同志,這是在要地盤啊,規劃也在場,現場解決,給意見,只要有利於科技城發展,就大膽的畫圈圈,調圈圈,當然,你看上市委大院可不行。” 

 哈哈..... 

 “書記我們想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擴大一倍。”李天恒指了指地圖上的區域。 

 秦嘉庚搖了搖頭,“以科技城現在發展的速度,即便擴大一倍也不夠,你們要做的規劃,不只是五年,應該看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遠,像我在渝市高新區,佈局了20年產業發展,現在的高新區,成為渝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