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仙長安 作品

第三百一十四章 焚書坑儒,亦是古例

“孔聖之後,便該有恩遇。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果然天下儒生不讀孟子。鄭長松,我原本念你老邁,之前關顏繼爵之時,也未曾多言,不欲與你爭執,但如今你不知進退,那也別怪我不給你情面。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爾等自稱儒學後輩,卻不尊孟子,當真乃欺世盜名之賊也。”紀仁聞言,面色陡然冷冽下來道。

“紀仁你未讀經書,斷章取義,牽強附會,豈可言我儒家事?”鄭長松面色也是沉下,周身靈力湧動,剎那之間,風雲變色。

“因他是孔聖之後,歷朝歷代都有恩遇,只是宋時提升了而已。”鄭長鬆解釋道,他不想起爭執,是希望紀仁低頭的,畢竟紀仁若是低頭,入他儒家,儒家的地位還能提升。

鄭長松聲色俱厲,目光之中似有電光閃爍,不可直視。

漢王、魏王同時準備出手。

畢竟,這兩個人都不太喜歡儒家的一些理論。

鄭長松勃然大怒,法相運轉,磅礴靈力壓下,整個市集,所有人的呼吸都好似停止了。

畢竟鬧市動手,大齊朝廷怎麼可能沒有反應呢?

只不過負責維持治安的兩邊都不敢管。

“紀仁,你休要胡言亂語,漢武帝窮兵黷武,導致海內虛耗,戶口減半,若非後世之君以我儒家之法匡扶,如何能有大漢四百年?”鄭長松冷聲駁斥道。

“紀賊住口!”

“溫國公,也來摻一手嗎?”鄭長松瞳孔猛地一縮。

畢竟這兩個都是真正的君主獨裁而無所制的,都不被儒家喜歡,也根本不被朝臣制約。

不能再讓紀仁說下去了。

他吞了三清丹了,然後一口氣到了地侯七重,也學了諸葛玉泉所傳劍法,一直也想找個對手。

最後陸霓覺得天要塌了。

“是又如何?”溫國公面帶不屑道。

“所以大齊儒生強,我便要退?亞聖若有靈,知高密公此言,定羞愧難當,莫忘了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心向大道,縱刀斧加身,何曾懼,所謂的大齊儒生,便是我眼前這些酒囊飯袋嗎?”紀仁聞言搖頭道。

“理不辯不明,你這麼急幹什麼呢?大家坐而論道嘛,比方說,明朝的時候,建文帝推崇儒家,恢復周禮,然後四年亡了天下。”紀仁豪邁大笑,手中三尖兩刃刀起,凝聚三百將士煞氣,隱隱之間散發出滔天之力。

今日正好。

“清勇伯,你休要巧言令色,亞聖乃為仁義之道,然而清勇伯是為了什麼?女子以軍功為侯,古之未有,如今清勇伯以一己之私,挾功要挾陛下,本就失了為臣之道,如此行徑,若讓天下人效仿,則國之不國也?如此也敢與亞聖相提並論?”鄭長松聽到紀仁提到孟子,面色微變,疾言厲色道。

“請問高密公,西漢輝煌,和你儒家有什麼關係?反倒是那五十年亡國,你們難辭其咎。還有都說到了篡位,我們再說說王莽。說真的,你們儒家不提他,是不是太正確啊,他可是完美的符合你們儒家的典範啊。”

“停。”紀仁忍不住打斷道,“我原以為諸位只是不讀孟子,今日來看,是連儒家最基礎的仁義禮智信中的信都做不到了。請不要隨意地更改歲月史書啊,漢武帝的確窮兵黷武,替他收拾爛攤子的是霍光,是漢宣帝,而漢宣帝之子漢元帝曾提出讓漢宣帝多用有德的儒生,但回覆是什麼,高密公還記得嗎?若不記得,我說。”

此刻聽著紀仁的議論,均是眼泛異彩,滿是認可之色,原以為紀仁英勇,是大齊的霍去病,未來的鎮國神將,但如今聽這一番話,更覺得文武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