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醉笑王侯 作品

第五百三十六章 進入正軌

    有了李秉南的加入,王級軍的訓練很快便進入正規。

    五色練軍法以及五方磨盤陣,作為李秉南最拿手的絕技,自然成了訓練士兵的最好選擇。

    其實在李秉南來此之前,孟離就已經用過五色練軍法,只是與李秉南相比,他的練軍手法還差些火候,並不足以發揮出五色練軍法的真正威力。

    相比之下,作為五色練軍法的完善者,李秉南對這套練軍法的運用已經爐火純青。

    即便是一萬人的軍隊,也能如臂指使。

    當然,練軍也講方式方法,像此等大規模的練軍,之前的方法便不再完全適用。

    尤其是布條佩戴的地方,也要換一換,不能只佩戴在左臂和右臂這兩個地方。

    以他們王級軍為例,一萬人的方陣即便一百人為一排,一共也要一百排。

    五色為一組,光是佩戴標識的地方便要有二十處,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為了解決這一情況,李秉南在五色練軍法的基礎上又加以翎羽,作為標記。

    所有士兵,在佩戴五色布條的基礎上,頭戴五色翎羽。

    如此一來,一萬人的隊伍便被分成五大組。

    在保持每排一百人的情況下,每組的排數便縮減到二十。

    如此一來,佩戴五色布條的位置便只需要四處。

    為頭、頸、胸、腰。

    編排方陣是練兵的基礎,當方陣組建完成之後,軍隊便可開始訓練。

    這個時候就要用到指揮軍隊的器物。

    指揮大規模的軍隊作戰,與小隊作戰自然有所不同,如何保證指令準確無誤地傳達出去,才是重中之重。

    在南唐軍中,傳達指令的器物分為四種。

    鼓,鉦,旗,鈴。

    兵法有云,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各器物的使用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都會產生不同的指令。

    如擊鼓前進,擊鼓的次數及快慢的變化,決定了前進的距離和速度。

    鼓響則進,鼓停則停。

    與鼓恰恰相反,鉦則為退之物,所謂鳴金收兵,說的便是此物。

    除此之外,旗指方向,鈴為傳令所用。

    在戰場上,只有各種器物相互協作,才能發出完整的指令,要想士兵適應各種指令並快速作出行動,便需要大量時間來進行訓練。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為傳達指令的複雜,孟離的傳收符籙才會大行其道。

    對於自己的軍隊,孟離自然不會吝嗇,立刻拿出大量符籙用於訓練,得到傳音符和收音符的李秉南如虎添翼,訓練速度突飛猛進。

    一連半個多月,在李秉南的訓練下,王級軍軍威愈盛。

    眼看著訓練效果逐漸提升,就連素來桀驁不馴的李司都為之震驚,不禁對李秉南心生敬佩。

    這段時間,李司作為李秉南的助手協助訓練軍隊,後者的治軍手段當真讓他大開眼界,讓他這個參軍十多年的老兵耳目一新。

    如果說,孟離是從個人武力上將李司壓倒,那麼,李秉南就是憑藉自身的治軍才幹使其折服,是真正的五體投地。

    這一日,李秉南將操練的工作交給李司後,來到孟離的營房。

    比普通營房要大出一倍的主將營內,孟離正坐在桌前製作符籙。

    在將練軍的工作交給李秉南全權負責後,他的日子總算清閒下來,利用這段時間,倒是製作了不少符籙。

    即是補充練軍的消耗,也要應對接下來的戰鬥。

    如今兩國都未完全準備妥當,大戰還未開始,可誰又說得好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