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內部分化

“蘇先生,這真的可以嗎?”

田中興榮激動地看著蘇白,唯恐他突然反悔,唯恐他自作多情。

好在蘇白從來不拿正事開玩笑,再次正面回答他:“當然可以,難道你不想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嗎?”

“想,當然想,做夢都想。”

田中興榮激動得難以自抑。

其實早在三十年前石油危機時,他就已經非常看好新能源汽車領域,不過當時的主流線路出現了分叉。

一條是歐美車企主推的電動汽車,另一條是日系車企力推的氫能源車。

尤其是從法蘭國、戰車國都先後發明出可以實際行駛的電動汽車開始,日系車企推動的氫能源車實際上已經宣告失敗。

因為日系車企所標榜的氫能源燃燒後只有水這種絕對清潔,在高昂的制氫成本面前不值一提。

日系車企的氫能源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路,至少在氫的製備成本跟汽油一樣廉價以前,這條思路幾乎沒有任何商業價值。

但是峰迴路轉,當日系車企深陷氫能源車無法自拔的時候,歐美各大車企也相繼放棄電動汽車的研製工作,大家又回到了同一條賽道上。

這其中有技術差距的原因,那些車企掌握著大量成熟的燃油車發動機、變速箱等高精尖技術專利,他們不願意放棄這種技術壁壘帶來的鉅額利潤。

同時也有動力電池不夠安全,續航時間短,很多國家法律嚴禁等等,進一步制約了電動汽車的發展。

直到麻絲克憑藉所創建的電動汽車特絲剌一躍成為全球首富,傳統車企才意識到電動汽車是未來,可他們想入局已經晚了。

整整比人家晚了十多年,還是在傳統車企並不熟悉的新賽道,讓他們怎麼捨得放下原有的市場份額去跟麻絲克競爭?

然而更離譜的事情又來了。

華夏這條東方巨龍居然下了一盤驚天大棋,先是引進麻絲克的特絲剌工廠,在國內培育成熟的供應鏈體系。

緊接著就是推動各大老車企轉型,用開設子品牌的方式,以培育出來的供應鏈為依託,迅速生產電動汽車與特絲剌形成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