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 作品

第513章 終章

  景炎十年六月,王應麟重病不治,詔贈太師,諡曰文忠。

  此刻燕雲諸州節度使及漠北、遼陽制置使文天祥被急召回京。

  文天祥依旨由軍轉內,因北伐燕雲,收復遼陽漠北屢立奇功,故功補金紫光祿大夫(寄祿官階正二品)、資政殿大學士(政治地位)、常山郡開國公(爵位),出任右丞相(差遣)。

  文天祥一上任便立刻在朝會上再次提出設立四大戰區逐步向外擴張的議題,再次提議的文天祥已經和當年身份不同,加上歷史的慘痛教訓,幾位宰輔以及六部三司一致通過了該提議,由樞密使江鉦起草文書上交趙昰過目。

  趙昰粗看了下,便把四大戰區改為了五大戰區。

  東北戰區由王其昌任大都督,統轄山東、河北起北直至貝加爾湖東至韃靼海(庫頁島)所有軍隊事宜,其目的主要防範極北之地蠻夷南下,並搜尋捕獲免費勞動力。

  東北戰區地方是劃的極大的,不僅蒙韃原來的中書省大部分被劃了進去,就是蒙韃的嶺北和遼陽兩個直抵北海和北冰洋的行政地區也被算了進去。

  東北戰區地方雖大,實際的有效控制區卻是有限的,別說貝加爾湖了,就是烏蘭巴托附近也是根本無法長期駐紮的苦寒之地。

  被封賞為遊騎將軍(從五品上)的王其昌,除了掌管軍隊操練,只在夏季的時候向北部出兵進行實戰訓練,其目的就是讓這片區域的韃靼無法安定,從根本上解決後患。

  西北戰區由從四川一路追擊察合臺的趙玉墨任大都督,統轄甘肅以西所有區域,安民保境之外剿滅察合臺部,並向西不斷發展,逼迫蒙韃向西掠奪財富。

  西北戰區被編入了大量的色目人部隊,趙昰對於西北戰區特別重視。趙昰自己沒有能力從波斯灣登陸,殺入歐羅巴,把萌芽扼殺在搖籃之中。

  那就逼迫金帳汗國和伊利汗國向西越過黑海,讓他們去歐羅巴劫掠燒殺,不管誰輸誰贏對大宋來說都是好事。

  西南戰區由廣南兩路和安南路以及瓊崖組成,江璆因為年歲已高,被趙昰調遣回了臨安出任兵部尚書,西南戰區全部交由南志友統轄。

  而胡宇被調去了川峽做了天武軍都虞候、利州觀察使、兼川峽四路兵馬督監,提督諸軍,成都駐紮。

  東南戰區由秦克明任大都督,統轄福建、江西及兩浙三路陸上軍備事宜。

  而剩下的都被編為京畿戰區,不設大都督,由趙昰親自統轄,各路均設一名觀察使統領軍務。

  朝廷大規模的封賞終於拉開了帷幕,但凡從廣州開始從軍的將校都得到了大力封賞,其中最特別的便是黃進。

  黃進成了東海水師的都督,還掛了一個侍衛親軍水軍司副都指揮使的差遣。水師一直在等待期盼的水軍司終於是有了眉目。

  侍衛親軍馬軍司與步軍司合二為一,依舊由馮松任都指揮使。

  大都改名燕京府,扶桑的周超巖被調遣回了燕京府出任知府,而原先天武第一軍第二旅的李塵風被派遣去了扶桑路擔任制置大使,扶桑及高麗地區全部劃歸軍管。

  大批的蒙韃被遷移至了濟州島式樣馬匹,而原先在壹岐島的牧監監正涉谷正真,和一批在勞動中表現得異常忠貞的倭人,被派遣去了改名為平山的上都。

  這批倭人成了統領教化蒙韃勞作的工頭和官員,他們有著豐富和先進的管理手段,對待本族都能下得去手,對待蒙韃那更是不在話下。

  已經成為工部員外郎的顧青山,再一次改進了熱軋工藝,廣州的兵器所中終於造出了熟鐵質地的無縫鋼管。

  這些鋼管雖然不能用於槍炮,可作為火箭外殼、自行車框架卻是綽綽有餘。

  蒸汽機的氣缸和活塞終於是用水力機床給慢慢掏了出來,只不過離真正的工業使用還有不少路要走。

  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發展。

  景炎十一年十一月,廣州船塢建造的十條風帆戰列艦終於要離開水寨向大洋遠處駛去。

  十條巨舸分作兩路,一路沿海岸線直抵波斯灣,一路北上從扶桑府東岸,順著洋流向東前往北美。

  大宋的未來大致已經可以預期,未來的大宋具體會如何,那還要靠無數的華夏子民去選擇。

  而趙昰終於還是沒有回開封,他把國都定到了南京。他要在這大江邊建造一座沒有城牆的巨城,和這華夏一族奔向未來。

  (全書完)

  感謝各位大官人一路支持,某拜謝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