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幕後黑手

 柴宗訓不由地在心裡給趙匡胤豎起大拇指,弒君之罪,自己絕對不可能留趙匡義一命,趙氏獲罪也是應該的。可此時趙匡胤竟把趙氏全族放在前面,很顯然是已經放棄趙匡義了。 

 “弒君之罪,罪無可赦,看在你曾為大周立下赫赫戰功的份上,朕可以答應不追究趙氏一族。至於你的權位,朕怕是也保不住了。朕是大周天子,趙匡義犯下此等謀逆大罪,朕必須要向文武諸臣交代,如果輕飄飄就揭了過去,那麼日後誰想要朕的命,豈不是都抽刀砍上一遭。” 

 趙匡胤聽罷,明白此事已無迴旋的餘地,當即叩謝了柴宗訓的恩典。 

 如今柴宗訓已經親政,文臣武將都被其握在了手裡,而趙匡胤早已不再是那個意氣風發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心想,或許從決定追隨先帝柴榮那一刻開始,自己就不該妄想天子寶座,爭奪那個虛無縹緲的位置,最終害了自己的親弟弟。 

 趙匡胤走後,未知會幾位大相公,柴宗訓即命有司傳旨,將參與刺殺一案的相關人等斬立決,所涉親族不必連坐,僅罪其本家,在朝為官者皆貶為庶民,沒收其全部財產,家中男子三十年內不可入仕為官。 

 聖旨發出後,朝中諸公與眾臣才得知,原來刺殺一案的主使之一正是樞密院副使趙匡胤之弟,不過現在只能稱“前”樞密院副使了。 

 柴宗訓旨意中最令人難以接受,並不是將參與此事的一干人等貶為庶民或沒收財產,而是三十年內不能入仕為官,這意味著所有的罪臣之家一兩代以內,都不要妄想可以東山再起。 

 昔日與趙匡胤交好的人中,沒有一人敢在此關頭出現在趙府門前。王審琦與石守信二人也僅是通過書信問候了趙匡胤,他們相信趙匡義會為了權位刺殺柴宗訓,但他們還是問了趙匡胤一句“此事是否為趙兄指使?”。 

 如今他們倆身居軍中高位,一言一行皆會被有心之人無端放大。再者說,往日裡與趙匡胤結義,為的不就是能夠施展抱負嗎?如今趙匡義幹出這等謀逆之事,讓他們與趙匡胤之間的關係,如何還能一如往昔? 

 趙匡義確實是發自內心想讓自己的親哥哥坐上那個位置,但趙匡胤又的確不知道此事,更不可能參與其中。 

 王審琦與石守信問出這句話,趙匡胤已經大致明瞭他們未說出口的話了。新軍制改革以來,軍中的兄弟大多得到了柴宗訓的提拔,未來更是能夠在攻打北漢、遼國的戰爭中大放異彩。趙匡胤不過是一個過了氣的都點檢,如今又因趙匡義弒君之罪被貶,日後就更是沒有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