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蜀漢集團三巨頭劉、關、張,

 在分別完成送地、送兵、送人頭的成就後,

 終於讓諸葛亮迎來了真正權力自主的時代。

 以前的諸葛亮,

 儘管在內政上擁有極高的權威,

 但在軍事上卻一直未能掌握實權。

 加之劉備的獨斷專行和外部勢力的干涉,

 諸葛亮只能如同大海中的一葉孤舟,隨波逐流,無法自主。”

 “劉備夷陵兵敗,一病不起。

 白帝城託孤後,

 諸葛亮算是肩負起了拯救蜀漢的重任。

 可以說,

 從這一刻開始,

 諸葛亮才算是真正開始涉足蜀國的軍事領域,

 這可是在付出了失去荊州,和大量精銳部隊的沉重代價之後。

 但無論如何,

 諸葛亮必須在巨大的悲痛中接受這一使命,

 為蜀國的未來而努力,

 為他心中‘興復漢室’的夢想而努力!

 只是攤上這麼個不靠譜的隊友,和不聽勸的老闆,

 諸葛亮的工作,實在太難了。”

 看到這兒,有人忍不住說道,

 “如果劉備能早一些讓諸葛亮領兵,或者讓他乾脆成為周瑜那樣的大都督,結局會怎樣呢?”

 “那關羽、張飛還不直接造反?”

 “劉備啊……成也關張,敗也關張吶!”

 “劉備就是太過江湖義氣了,不過這也正是他吸引我們的地方,不是嗎?”

 “是啊!所以才有‘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的俗語!”

 視頻繼續播放,

 “掌控軍政大權後的諸葛亮,迎來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建興元年(公元223年),

 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後,蜀漢與東吳的關係處於緊張狀態。

 為了修復這一關係並重啟“三分之計”的戰略藍圖,

 蜀漢派遣大臣鄧芝出使東吳。

 鄧芝的成功外交,

 使得蜀漢與東吳的同盟關係得以恢復,

 為蜀漢爭取了一個重要的盟友,

 也為後來的北伐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與此同時,

 諸葛亮開始‘務農殖穀,閉關與民休息’。

 這一政策不僅有助於恢復蜀漢地區的經濟繁榮,

 也為後來的軍師行動,提供了充足的物質保障。”

 “建興三年(公元225年),

 劉備病逝後,蜀漢政權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

 南中地區的益州郡、越嶲郡、牂柯郡等地發生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