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一沐 作品

第91章 雲䴉、雲鶴,和月球遊礦民

 “飛機是遙控降落?還是自動降落?”

 看著飛行器越來越靠近機場跑道,所有人對它都冒出了同樣的念頭。

 黑色的機輪在接觸跑道一瞬間發出劇烈摩擦的聲音和白煙,但完美的控制讓它迅速壓低機頭,最後一個機輪也平穩接觸地面,飛機自動控制程序判斷出三輪均已接觸地面,立刻關閉了尾部的發動機並釋放出尾部的減速傘,強大的氣流阻力迅速拉拽阻滯著飛機前進的速度。

 很快,雲䴉飛行器穩穩的停在了跑道上,地勤人員開著牽引車迅速衝上前去,麻溜的掛上牽引勾,矮小的牽引車毫不費力的拉著幾十噸重的傢伙,像閱兵儀式那樣,駛過無數現場觀眾的面前。

 【怎麼雲䴉被燒的黑乎乎的啊?】

 【你傻啊,經過大氣層摩擦燃燒,你還想它是白色的啊?!】

 【你別說,機頭和前半段有摩擦燒過的黑色痕跡,而後面因為機翼的阻擋沒有被燒到依舊是白色的,這樣子讓我想起了一種鳥……】

 【我也發現了,怪不得它的名字要帶個‘䴉’字,這樣子分明和咱們的朱䴉很像的啊!!】

 通過現場直播的網友們突然有人發現了這個情況,結論一出,無數網友立刻開始搜索朱䴉的照片和相關資料,數量之大,讓朱䴉的詞條熱度衝上熱搜榜前十。

 雖然不是所有朱䴉的照片都帶著黑色,但部分朱䴉頭、頸和前羽等處的黑色照片和雲䴉飛行器一比對……

 還真特麼像!!

 沒錯,這就是為啥這種飛行器被命名為雲䴉的緣故。

 雲䴉飛行器的成功消息傳來,讓無數航天人鬆了一口氣,終於解決了下行能力不足的運載壓力了,二十五噸的運載量可比天舟2號將近大了十倍!

 而且雲䴉飛行器的成功,更是讓新型載人航天器的設計者們也鬆了一口氣。

 這貨運飛行器,咋個又和載人航天飛行器扯上關係了呢?

 因為在經過數次的反覆論證、推翻、再論證、再推翻後,新型載人飛行器的發展從原先的傳統鍾型,再到微小型空天飛機型,再到中型的航天飛機型,中間過程經歷了數次的反覆。

 這其中的原因依舊得責怪章成銘。

 如果他沒出現,傳統鍾型的加大版是最優選方案。

 畢竟這種外形賽里斯航天人已經積累了無數豐富的經驗,投資小見效快,而且安全可靠穩定。

 而新型燃料的出現和任務的改變,讓發射成本大大下降,再加上傳統鍾型的先天性缺陷,成為了落伍的技術方向,設計師們只能重新開始構型,拿出一個小型空天飛行器的方案出來,共5—7個人往返地面和太空。

 這個方案當時已經基本設計完成了,尺寸不算大,十來米長,既可以滿足人員數量,較小的體積尺寸也便於研製開發速度,和後續的批量生產。

 可萬惡的章成銘!!

 他這傢伙不聲不響的又搞定了氦3,又讓剛剛搞出來設計方案的小型載人飛行器變得像玩具一樣不適用。

 因為原本的計劃中,藍星近地軌道到月球這一段距離,是依靠此前那種類臨時艙段來進行擺渡,所以小型空天飛機只需要載人往返地面和太空這一段距離就行。

 可氦3工廠的擴建又亟需一大批工作人員和物資的不斷往返藍星和月球之間,臨時擺渡艙段只是臨時應急方案,少量人員用個三五年都沒問題,可這麼多人要天天擺渡……

 總不能讓這些只有十來米的小型航天載人飛行器也來做擺渡船吧?

 瘋了吧!!

 而且,即便是臨時擺渡艙段非常好用,且成本低廉,但所有人依舊要面臨一個很現實客觀的問題:

 所有物資通過擺渡艙段到達環月空間站後,還要再從擺渡艙段中搬運到落月著陸器上完成最後的降落部分……

 這相當於一件沒有自身動力的物資,從地面上飛入藍星空間站,中轉搬運到擺渡艙段

,然後到達環月空間站,再搬到月球著陸器上……

 累不累啊!!

 所以沒辦法,還是得要整出一款中大型的飛行器,能攜帶10—20人,以及一批物資快速、便捷的往返於藍星和月球,甚至還要有可以直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能力!

 設計師思前想後,最後把目光投向了正好搞出來的空天貨機身上!

 這玩意尺寸大小正好合適,而且本身設計時就考慮到內部可增加艙段的設計結構。

 如此一來,就可以完美的解決人員和貨物分離安置的問題。

 同時足夠大的空間,也能讓乘客在擺渡過程的幾天裡沒有那麼難受。

 至於它如何在月球上著陸……

 設計師採用了一個匪夷所思的想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他們壓根沒想讓它像普通飛機那樣平飛在月球著陸,畢竟月球上沒有空氣,機體上的小翅膀完全就是聾子的耳朵——擺設!

 因此它直接就是頭朝上屁股朝下,以垂直的方式,利用尾部的yfb20發動機調整燃燒功率和擺動角度,來控制飛行器的落點和方向,最終利用尾部增設的伸縮起落架,和著陸場地的井字懸掛網索來完成垂直著陸的固定支持。

 當然這個姿勢不利於人員上下和卸貨,得需要在月球表面的起落場的懸掛系統幫助下,勾住機頭和機身重新放平。

 這個懸掛索設計並不是現在才想出來的,而是早在數年前,在未來垂直起降可回收火箭系統中,就已經出現過,甚至已經做過相關的驗證測試實驗的。

 雖然這套系統對著陸場地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換成是以前可能會被罵,畢竟運一公斤物體到月球上都得費上百公斤的燃料和成本消耗,多搞這麼一套系統出來得消耗幾萬噸的液氧液氫甲烷煤油燃料……

 但是現在……運力還真不是個什麼大事。

 而且月球硬化起降場是肯定要建的,畢竟飛船上上下下飛來飛去的,成天在月球表面上吹坑也不是個事啊!!

 最重要的,是這種著陸方式可以不需要增加冗餘重量的發動機和改變氣動外形,就可以提供飛行器垂直著陸的能力,不管是貨運飛船還是載人飛船,兩者都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直接在月球表面著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