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逆子 作品

第32章 這個難題嘛,倒也有解決之道。

 王綰心中明白,但關於如何處理學派與大秦的關係,他尚未定下策略。

 “王大人,對儒、墨、農家的期待或許只是幻想,大秦體制決定了他們的立場。”

 王綰回應道,眼中閃爍著一絲狡黠,“這可不一定。”

 就在這時,嬴爍突然出現在他們身後,讚賞道:“王大人的眼光獨到。”

 王維停下腳步,轉身面對著嬴爍,詢問道:“公子已經有了應對之策嗎。”

 李斯一臉驚訝地凝視著嬴爍,他已經意識到這位九公子絕非等閒之輩。

 “設想在國都創建一座規模宏大的學術殿堂——萬流館!邀請天下各家學者在此傳道授業,廣納賢才。”

 “高見……”

 王維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這個建議猶如晨曦中的曙光,無比誘人。

 對於那些不欲顛覆秦國的學者來說,這樣的場所無疑是個理想的避風港。

 百家之所以對秦國心存芥蒂,是因為法家獨大,使他們難以施展抱負。

 百家的存在意義在於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非單純的研究。

 如果無人繼承,他們的學術就面臨危機。

 設立萬流館,國家可以從其中挑選人才,從而削弱百家間的聯合力量,甚至可能分化各學派,使之相互競爭。

 “我大秦,乃開放包容之地。”

 “我們不僅建萬流館,還將建立軍事學院、工藝研究院和文理學院,三大官方主導的學術聖地。”

 說完,嬴爍接著道:“各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只要對國家有益,皆可接納並培養。”

 “對國家不利的學說,可在萬流館內保留傳承,作為研究對象。”

 嬴爍深藏不露,直到最後才揭曉他的計劃,意在讓李斯和王維提出建議,作為未來人才培養的核心項目。

 他已經與父皇討論過,這是分化百家最有效的策略。

 百家支持叛逆勢力,無非是渴望話語權。

 何不讓他們在萬流館內部競爭,以此檢驗他們的理念是否可行。

 適合國家發展的,便可任用;不適合的,就讓他們在學術的海洋裡繼續探索。

 縱然他們是暫時的‘廢物’,百年後,萬流館將成為他們對帝國忠誠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