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楠蘇伊 作品

41、第 41 章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的日子。



    林家兩房聚在一塊吃折籮。所謂折籮, 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



    吃完飯,回到各家,打掃房屋, 把家裡的不用的東西全部扔出去,就是所謂的“扔窮”。



    小莊村這邊過得沒滋沒味兒, 另一邊劉家村卻是熱鬧非凡。



    只見劉家村祠堂大門敞開,族人分別站在兩邊,擠得人山人海,可誰也不敢發出聲響。



    祠堂上方擺著列祖列宗的靈位。



    再下面就是一張案桌,上面擺著打南邊運來的廣橘、甘蔗和糕點。



    這些東西都是有寓意的,比如廣橘寓意財路廣闊,甘蔗寓意生活甜蜜,糕點寓意步步高昇。



    擺好東西, 劉氏族長手執香燭, 分別從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請接財神。每接到一路財神,就會在祠堂門口燃放一串百子炮。



    五路財神全部接來後, 擺桌正席。



    這正席是為五路財神準備的, 有全豬、全雞、全魚和元寶湯。



    正月初五零時零分, 劉家家家戶戶打開大門和窗戶, 族長在祠堂燃香, 放爆竹,表示歡迎財神的到來。



    接過財神,劉家村各房都會呈上一筐洗乾淨的新鮮菜。



    不拘是什麼菜,只要重量夠就成。



    祠堂門口早就支好了一口大鼎,這樣的鼎除了有功名的人家,普通百姓根本買不起,當然就算買得起, 也買不了。



    古代許多東西都有規制,小到門環,大到做飯用的器皿,再到房屋和院牆的高度會根據身份有所限制。



    這大鼎也是劉族長的大兒子考中舉人那年,他從京師買回來的。



    為了迎接這鼎,劉氏還專門舉行了儀式,所有劉氏村民都要到村口迎接,更是放了上百響鞭炮,聲勢十分浩大,周圍幾個村的村民們直到現在還津津樂道那場面。



    這大鼎除了祭祀,也就是正月初五吃福鍋這天才會擺出來,任人一賭它的尊榮。



    此時大鼎底下已經堆放熊熊燃燒的乾柴,幾個劉氏村民正蹲在邊上添柴,裡面已經飄出肉香,時不時有人往裡面添加調料。



    吉時剛到,族長髮表了祝福語,表達報答鄉鄰的美好願望,就示



    意村民敲響銅鑼,正式開始發福鍋。



    周圍幾個村子的村民早早就過來排隊領菜,每人手裡都拿著筷子和碗。



    林滿堂一家一大早就被大哥大嫂叫醒過來排隊,迷迷糊糊走了二里地,此時已是哈欠連天。



    快輪到他們時,李秀琴被劉翠花推了幾下,終於緩過神。入眼就看到鼎裡是一鍋亂燉,這湯從昨兒就煮,湯也不換,也不知滾過多少回了,她只覺得反味,不過看到大嫂那兩眼放光的樣兒,她到底沒走開。



    很快輪到他們,李秀琴嫌棄這菜裡的腥羶味兒,不肯吃,將打來的飯菜全倒給劉翠花。



    劉翠花發現二弟妹越來越矯情了,以前吃嘛嘛香的人,現在這也不吃,那也不吃,真是越來越矯情了,“你真不要?這裡面有五種肉呢。”



    李秀琴心想就算有五種肉,我也不想吃。這味兒太難聞了,看著他們吃得津津有味,她嚴重懷疑他們的味覺和嗅覺一塊壞了。



    不過林滿堂不糟蹋東西,倒是全都吃下了。



    林曉嚐了一筷子,裡面味道太重,她聞著反味,又不想糟蹋東西就全給了大吉大利。



    這倆半大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那肚子就像漏斗似的,明明他們也領了一碗,吃完就像沒感覺似的,還有肚子再吃,而且還吃得有滋有味兒。



    不過李秀琴和林曉不愛吃,其他村民卻都像劉翠花吃得滿足。



    有許多人更是不辭辛苦,從十里外跑過來排隊吃福鍋。吃完再從後面排隊,一直等到子時,劉氏族裡收了大鼎,他們才踏著夜色往家趕。



    扯遠了,且說林滿堂一家和大哥大嫂家吃完,回家的路上,林福全發出羨慕,“要是咱們家也能像劉家這麼闊氣就好了。”



    林滿堂搖頭失笑,“這恐怕不容易。咱們家買不了那大鼎。”



    倒不是他認識那鼎,他純粹是以材料分析的。那大鼎一看就是用青銅製成的。他之前去找鐵匠買鍋,看到有人想用青銅定製東西,哪怕有保書,也只能打製不超過一斤以上的東西。



    那大鼎少說也有幾十斤,想來以他們的身份,鐵匠不敢給他們做。



    林福全擺手,“不說那大鼎。就是用大鍋煮,我也請不起。你瞧瞧來了多少人啊。從祠堂門口一



    直排到那貞節牌坊。這得上萬人了吧?一般人家誰能請得起?”



    每人一份怎麼也有兩斤菜。就按照最便宜的蘿蔔白菜來說,一文錢兩斤,就得十吊錢。這還不包括五種肉和調料,這算下來請一次福鍋怎麼也得十吊打頭。



    不是家底厚的人家根本請不起。



    林滿堂搖頭失笑,“大哥,興許有一天你真能請得起呢?一輩子那麼長,現在別把話說得太滿。”



    林福全拍著吃撐了的肚子,憋不住樂了,“那感情好。要是真有那麼一天,我們林家才是真的起來了。”



    他也不知想到什麼,頗有些感傷,“想當初咱爺臨走時,還跟咱們小輩們說,要是有一天咱們有出息了,一定要回老家光宗耀祖,讓那些狗眼看人低的族人就後悔去吧。”



    林滿堂一怔。那都是六十年前的事了,就算他們真有一天能出息,可那些給他阿爺氣受的人族人也都作古了吧?回去還有意義嗎?



    林滿堂搖頭失笑,沒當一回事。



    正月初七,林滿堂帶著林曉特地去了文先生家。



    文先生得知他想送女兒到學堂讀書,不免有些詫異,“這學堂裡都是男娃,曉曉已經八歲了,男女七歲不同席,將來對她名聲有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