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寨散人 作品

第2340章 有備而來

    “所以汽車產業鏈之與我們,依然是拉動機、電、軟件等工業整體水平提高的助力器,要想成為德國這樣的主流行業起碼再得二十年。”白鈺總結道。

    莊驥東緊緊閉嘴,意識到自己與身邊這些傢伙的差距。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無論談吐、理念還是反應,與平時所見的領導同事下屬根本不是一個級別。

    公務考察團節奏很快,一天走馬觀花下來只花了半小時吃快餐,隨即啟程趕往斯圖加特。

    車上陸鍇苦笑道:“出國考察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本來以為不管行程多緊張起碼能到慕尼黑大教堂、瑪利亞廣場等網紅旅遊景點打個卡。”

    “那不成了公款旅遊?現在絕對不可能,”白鈺道,“旅遊景點看不看也罷,德國漢堡、薯條真的很難吃,唉!”

    附近幾位都發出會意的笑聲,莊驥東想說兩句又怕露拙,乖乖拉低帽沿假裝睡覺。

    駛上高速,車內陷入寂靜無人交談。

    回味參觀途中那一圈談話,白鈺深切感覺到龍忠峻的評分系統並非獨特存在,當然也未必以評分系統的形式,但肯定都有各自不同的評估渠道或方式。

    比如莊驥東被安排為小組長,按說在一干人等當中高出一籌,然而白鈺敏感地發現周洲、岑哲奕發言時頗為注意自己的反應,幾乎很少**說話更多的莊驥東。

    另則遠在大西北的陸鍇言語間居然知道岑哲奕上任後叫停汽車城之事,周洲等人雖沒發展汽車業卻對產業模式和精髓瞭如指掌,說明什麼?

    優秀種子選子們都在未雨綢繆地做功課,這不僅是攻堅戰,還是信息戰,更是心理戰,誰要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馬拉松比賽當中稍稍軟腿就會被遠遠甩落到後面!

    別看車企生產線前寥寥數語,官至他們的級別絕少有人滔滔不絕,刻意顯擺自己的專業與博學,其實屬於暗中摸底,當然也有隱隱的氣場之爭。

    通過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或做法,衡量出各自深淺,也相當於官場同僚之間某種意義的互考。

    互考的成績是:

    莊驥東不及格率先淘汰出局;

    陸鍇體現出對岑哲奕的瞭解及汽車城的深刻反思,融信息與見解於一體,90分;

    上高三位泛泛而談沒有提出獨立看法,65分;

    岑哲奕實幹加理論,95分;

    周洲臨時加入交談尚能由表及裡表達出對汽車市場的瞭解,85分;

    白鈺只一頭一尾說了兩句話意在守拙,80分。

    當然了,這樣的評分實際上並不完全公平,比如莊驥東很可能是這群人當中唯一沒評分系統的,事先不知公務考察團整體實力之厲害,難免有託大之意;反觀白鈺、陸鍇、岑哲奕乃至周洲之間明確都有掌握,自然鉚足精神周旋。

    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啊。